【於慶中/綜合報導】一款被稱為「杜拜巧克力」(Dubai chocolate)的奢華巧克力棒,因為一段短影音的病毒式傳播,展示杜拜巧克力咬開時,綠色開心果奶油緩緩流出,迅速席捲網路,促使全球消費者瘋搶。國際食品大廠如Lindt、Läderach與Nestlé也紛推類似開心果巧克力產品,仍難滿足市場需求。意外引發全球開心果短缺,連帶推高其價格。
綜合《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與《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杜拜巧克力」是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高級巧克力品牌「Fix Dessert Chocolatier」在2021年推出,正式名稱為「Can’t Get Knafeh of It」,靈感源自中東傳統甜點「卡奈菲(Knafeh)」。這款巧克力棒,以牛奶巧克力外層包裹酥脆的卡達伊夫(kataifi)細絲麵團、濃郁的開心果奶油與芝麻醬,口感層次豐富,兼具酥脆與綿密,令人一試難忘。
該產品創始人、英籍埃及裔企業家哈默烏達(Sarah Hamouda),懷孕期間想吃甜食的渴望,與丈夫阿拉尼(Yezen Alani)共同開發出這款產品,品牌名稱「Fix」寓意「極致美妙的體驗(Freaking Incredible Experience)」。由於Fix僅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當地銷售,且每天限量生產,使得這款商品更增添神秘吸引力。
2023年12月,短影音平台「TikTok」用戶威荷拉(Maria Vehera),上傳一段試吃影片,展示杜拜巧克力咬開時,綠色開心果奶油緩緩流出的畫面,迅速席捲網路,累計觀看次數突破1.2億,後續模仿與評測影片更層出不窮。
這股熱潮促使全球消費者瘋搶,英國Selfridges百貨與超市貨架頻頻售罄,甚至出現排隊搶購景象,部分零售商不得不限購每人購買數量。國際食品大廠如Lindt、Läderach與Nestlé也紛推出類似開心果巧克力產品,英國Morrison’s超市甚至推出開心果奶油復活節彩蛋,試圖分一杯羹,但仍難滿足市場需求。
杜拜巧克力的熱潮,直接導致其核心原料「開心果仁」供應緊張。開心果主要產自美國與伊朗,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去年因收成不佳,產量減少但意外地品質較好,大多以帶殼整顆形式出售,導致用於巧克力製作的去殼開心果仁更加短缺。伊朗去年(2024年)9月至今年(2025年)3月的6個月內,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出口的開心果量較前12個月激增40%。
供不應求下,開心果仁價格在一年內從每磅7.65美元(約台幣248.4元)飆升至10.3美元(約台幣334.5元),漲幅達三分之一。英國Prestat集團總經理詹卓(Charles Jandreau)告訴《Financial Times》:「這股需求彷彿從天而降,突然間每家商店都在賣。」
「杜拜巧克力」的成功暴露巧克力產業供應鏈的脆弱性。Fix指出,雖然對引領「巧克力運動」感到振奮,但也擔心品牌被仿冒或誤導消費者。同時,「卡達伊夫麵團」的酥脆特性對大規模生產構成技術挑戰,限制了這款巧克力的產量。
《衛報(The Guardian)》指出,開心果與中東風味甜點近年在西方市場日益流行,「杜拜巧克力」的爆紅,恰好搭上這股風潮。食品趨勢分析公司Tastewise執行長表示,早在2021年便觀察到,開心果與巧克力組合的潛力,預測芝麻醬與椰棗蜜等中東風味也將成為未來甜點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