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發展出不同的飲食習慣,例如馬來西亞有著獨特的「亞答糖」,另外也是「燕窩」的重要產地之一。過往大家認為燕窩有破壞鳥類生態疑慮,不過如今已發展出「屋燕」養殖法,會待雛燕離巢後再採集燕窩,對當地燕農吳治明來說,燕窩不僅是一項產業,更是支撐家庭生計、滿載母愛與回憶的象徵。
金鐘獎節目《吉日良辰客家封》第二季以客家料理與人文故事為核心,除了深入台灣客家聚落,也首度前往馬來西亞取景,探索當地的客家飲食文化。
節目深入歷史悠久的華人客家聚落——馬來西亞新堯灣,這個地方早期因燕窩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屋燕」養殖法,是透過人工引燕入屋築巢,等待雛燕離巢後再採集燕窩,較傳統「洞燕」更具環保與人道精神。

節目拍攝過程,因為處於高溫潮濕的東南亞環境中,團隊努力克服高溫酷暑及濕熱的環境的不適,全副武裝進入潮濕陰暗的空間,以防不明物體與鳥類排泄物,同時也須避免驚擾到燕子,防止牠們集體遷徙,造成業者上百萬元的損失。
除了燕窩外,新堯灣的亞答糖也是不可以錯過的特色食材,亞答糖外型似於一般的傳統黑糖,不過是由「亞答棕櫚」(或稱水椰)所製成。拍攝亞答糖製作過程時,製作團隊身穿雨衣雨鞋,在悶熱泥濘的沼澤中緩步前進,還要對抗兇猛黑蚊。
製作人李嘉元表示:「當純天然亞答糖熬煮的香氣瀰漫雨林時,我知道團隊又完成了一項階段性任務,獲得了珍貴的影像資產。但有些挑戰,嘗試一次就好了。」
客家電視台表示,《吉日良辰客家封》第二季除了展現更多元的客家聚落樣貌,也面臨跨國拍攝的極大考驗,像是攝影燈光設備與道具如何運輸等,所幸在團隊共同努力下,順利克服困難完成拍攝。
特別的是,《吉日良辰客家封》第二季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主任羅烈師擔任海外旁白,他表示:「這是一場語言與聲音表演的深刻挑戰,也是一段難得的學習與體驗,希望之後還能有機會再次挑戰。」
《吉日良辰客家封》第二季,撥出時間在每週日晚間8點於客家電視台官網及YouTube同步播出,邀請觀眾一起踏上探索海內外客家美食與文化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