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昨天立冬,大家都吃什麼進補?網路社群《新竹故事館》指出,新竹的客家聚落,「立冬」大部分都會選擇熬煮「甜的四神湯」。客新聞多位平鎮、竹東客家同事,甚至有人離開客家庄才知道四神湯竟然有吃鹹的。許多非客家同事都嘖嘖稱奇,從沒聽過、吃過甜的四神湯。
平鎮客家人宋佩遙說,她阿婆都會煮「中立的四神湯」,然後備好糖與鹽,要吃甜的四神湯或鹹的四神湯,甜鹹由人。竹東客家人羅盛滿則說,他從小一直都是吃甜的四神湯,直到赴高雄就讀大學,才知道竟然有鹹的四神湯;不過羅盛滿說,他家的甜四神湯是不加豬小腸的,只有用淮山、芡實、蓮子和茯苓四味中藥煮成甜湯食用。在台灣,有許多四神湯為減少藥味、增加口感和成本考慮,通常用薏仁取代茯苓,或者只使用薏仁和豬小腸煮湯。
新竹故事館引用朱錦源的文章說,新竹的客家聚落,「補冬」大部分都會選擇熬煮「甜的四神湯」做為立冬當日進補的食品,至於為什麼四神湯是甜的,搞不清楚原由,問長輩也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老人家傳下來的!」
朱錦源認為,客家人飲食習慣給人的印象是偏鹹、偏油還有醃製的食品,理由是補充工作流失的熱量,至於在立冬突然轉性吃甜四神湯進補,可能是因為錯誤而美麗(將錯就錯),錯把糖當做鹽而誤入,墾民年代糖的取得不容易,加錯了就將錯就錯,就像「椪風茶」一樣,也有屬於它類似錯誤而產生的美麗成果。另外就是客家人經常與鹹食為伍,既然是「補冬」當然就選擇不一樣的料理方式,才有感覺和平常的料理不一樣,達到心理的自我安慰(療癒)。
許多網友在貼文底下回應,立冬就是要喝甜四神湯,最懷念阿婆煮的甜四神湯。「從小到大都是吃甜的四神湯,周遭閩南人同學都說很難想像,我老公(閩南人)第一次在我家吃到甜的四神湯後就愛上。」「家鄉都是吃甜的四神湯,到外地讀書第一次吃到鹹的,還以為老闆調味錯誤了。」「從小到大也是吃甜的,直到離開新竹去外地工作,才發現四神湯竟然有鹹的,但是我還是喜歡吃甜的。」「我家住竹北,每年立冬都是吃甜四神,以為四神都是甜的,在外讀書才發現原來只有新竹是吃甜的,今天當然也不例外,享受只有新竹才有的甜四神,美妙不可言喻的滋味,尤其是阿婆煮的 才有立冬的感覺‼️」
維基百科則指出,廣東移民的四神湯是以甜湯的型式呈現,以淮山、芡實、蓮子、薏仁煮做甜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