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日前以「數位競爭下,族群媒體如何突圍」為題,舉辦年度諮詢座談會議,邀請學術界、媒體界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分享經驗、碰撞思維火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張維安以「演算法偏見」為例撰文,提出族群媒體不僅面臨「小眾」的問題,更受到語言、互動人數、商業和政治的限制,淹沒在演算法的洪流中。《客新聞》將分4天刊登全文,盼有助於大眾討論數位時代下,如何確保族群文化的公平傳播。
文/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針對演算法偏見帶來的挑戰,小眾文化(如客家文化)要在數位平台上突圍,必須採取一系列策略來提升內容的曝光度,增加互動數據,並爭取更多的推薦機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應對策略,面對這些挑戰,客家「族群媒體」可以考慮用來面對演算法偏見。
提升內容的互動性與參與度
首先是,小眾族群的媒體內容應該通過更具互動性的方式來吸引觀眾。例如,舉辦客家文化的直播活動或線上挑戰,讓更多人參與和分享,這樣可以增加互動數據,從而讓演算法認為這些內容更具價值。
互動性是數位平台演算法判斷內容價值的關鍵之一。當某個影片或貼文獲得更多的點讚、評論、分享,演算法就會判斷這個內容受歡迎,並推送給更多用戶。因此,族群媒體可以通過策劃更具創意和參與性的活動,來鼓勵觀眾與內容進行互動。
例如,Instagram 或 Facebook 上的客家文化推廣活動可以設計「#HakkaChallenge」這樣的社交媒體挑戰,鼓勵用戶參與挑戰,錄製自己用客家語說幾句話或分享客家菜的製作過程。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提升用戶的參與感,還能通過大量標籤的使用,讓更多人發現和參與,從而提高客家文化內容的曝光度和演算法推薦機率。
舉辦線上直播和互動問答
直播是提高互動數據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平台的演算法會特別推廣那些有大量即時互動的內容,因為直播能夠吸引觀眾即時參與並產生高互動率。客家族群媒體可以定期舉辦文化主題的直播活動,通過問答、投票等方式,吸引觀眾與直播主進行互動。
例如,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可以在 YouTube 或 Instagram 上舉辦「客家語言學習直播」,教授簡單的客家語短語,同時通過直播的問答功能與觀眾互動,讓他們即時練習。這樣不僅能提升直播的觀看數據,也能提高內容的參與度,增加演算法的推薦優勢。
擴大數據導向的內容創作
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族群媒體更好地了解觀眾的需求與喜好,從而創作出更符合受眾口味的內容。透過了解觀眾在哪些時段最活躍、對哪些類型的內容反應最好,族群媒體可以調整內容創作和發布策略,以達到最大化的曝光效果。
例如YouTube Analytics 或 Google Analytics 這樣的數據分析工具可以幫助創作者了解觀看行為,例如觀眾最常在什麼時間段觀看客家文化影片、哪些地區的用戶參與最多。根據這些數據,族群媒體可以選擇在觀眾最活躍的時間發布內容,例如選擇台灣及全球客家人都較活躍的週末時段,最大化吸引觀看人數,增加影片的曝光和推薦機會。
集中資源於受歡迎的文化主題
分析數據還能幫助創作者發現哪類型的內容最受觀眾喜愛。對於客家文化來說,如果某些內容(如音樂、飲食、傳統習俗)的觀看次數較高,族群媒體可以集中資源製作更多此類內容,以提高演算法對這些內容的關注。
例如,如果數據顯示「客家美食」類型的影片在國內外的觀看次數最高,客家文化推廣者可以專注於製作更多與客家美食有關的內容,如客家小炒(客委會辦比賽活動時可以加入他們)、擂茶的製作過程,並結合個人的故事或文化背景。這樣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受眾,也能增加互動機會。
社群運動與跨平台合作
社群運動與聯合宣傳:客家族群可以透過社交媒體上的 hashtag 運動,如 #HakkaCulture,來推廣客家文化,打破演算法對於小眾內容的限制。這樣的社群運動能夠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增加內容的曝光率。
透過 hashtag 運動擴大參與
客家族群媒體可以透過社交媒體發起 hashtag 運動,讓更多人參與並分享相關內容。這不僅能提高內容的曝光率,還能讓更多人關注這個話題,從而突破演算法對小眾文化的偏見。
例如,#HakkaCulture 運動可以鼓勵全球的客家人或對客家文化感興趣的用戶在 Instagram 和 X(Twitter) 上使用這個標籤,分享他們的客家文化故事、照片或影音。這樣的 hashtag 運動不僅能夠形成文化社群,還能吸引更多非客家族群的關注,進一步擴大文化影響力。
與其他小眾文化合作
跨文化合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可以讓不同的小眾文化團體聯合起來,增加彼此的影響力。客家族群可以與其他小語種或小眾文化組織合作,共同舉辦活動或推廣文化,這樣能夠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並打破演算法的邊緣化效應。
例如,客家文化推廣者可以與台灣原住民文化推廣者合作,聯合舉辦一場「台灣多元文化音樂節」,結合客家音樂、閩南語音樂和原住民音樂,在多個平台上進行宣傳和直播。這不僅能夠提高各自文化的曝光度,還能夠吸引更多關心台灣文化多樣性的觀眾,從而突破演算法對單一文化的偏見。
推動演算法透明化與公平性
推動演算法透明化與公平性:族群媒體和文化推廣組織可以呼籲數位平台增加演算法的透明度,讓創作者了解內容推薦的機制,並推動平台改進推薦系統,確保小語種和小眾文化的內容能夠得到公平展示。
族群媒體可以與數位平台進行對話,要求平台提供更多的透明度,讓演算法推薦內容的過程更加公平。這包括要求平台解釋推薦標準,並提出改進建議,讓小語種文化和小眾內容能夠有更多的展示機會。
例如,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可以與 YouTube 或 Netflix 等平台合作,提出小語種影音和小眾文化需要更多的曝光和支持,並要求平台對這些內容進行特殊推廣。這樣的對話可以幫助小眾文化得到更公平的推薦機會,讓更多觀眾看到這些文化的價值。
促進創作者支持計劃
平台也應該為小眾文化的創作者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提升內容質量和曝光度。例如,數位平台可以為客家文化內容創作者提供專業的培訓和資源,教導他們如何優化內容,以便更好地滿足演算法的推薦條件。
例如,YouTube 創作者學院可以為客家文化內容創作者提供培訓,教授他們如何製作更具吸引力的影片標題、縮圖,並運用 SEO 來提升內容的可見性。 這樣,創作者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資源,更有效地推廣自己的文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