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佑昇、洪俊傑/台中報導】見證逾230年前的三大民變事件「林爽文事件」的血淚史建築,位於台中東勢區的「萬人塚東勢社會館尖塔」竟慘遭人為破壞!吹哨者中研院研究員蕭阿勤,於3月9日(周六)回東勢在尖塔斜坡下方抬頭時,赫然發現已被民眾占用多時的尖塔及圍牆、土地,遭人為施工及塗漆,因此緊急通知相關地方及中央單位。
今(13)日中午,客家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台中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副主委魏瑞伸及多位文史工作者前往勘景討論,希望能透過文化資產提報程序,挽救能讓台灣人更認識這片土地的東勢客庄珍貴歷史建築;而《客新聞》前往觀察,社會館尖塔內部及外牆已被大面積塗漆、施工。
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人)是清朝時期在台灣活動的天地會領袖,天地會因被台灣府知府取締,促使林爽文於(乾隆51年11月27日;1787年1月16日)大里杙豎旗抗清,起義從北至南,勢力之浩大,使得清朝動員六萬大軍、費時一年才平定。
因林爽文勢力大多屬於台灣漳州閩南人系統,率先攻打的鹿港、艋舺、北港、竹塹等地,卻多屬於台灣泉州閩南人地盤,雙方向來有宿怨,於是全台灣爆發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其後,林爽文的勢力也攻打到台灣客家庄,桃、竹、苗,六堆等地的客家居民也紛紛以鄉勇形式組織「義民軍」,配合清軍圍攻、抵抗林爽文軍隊以保衛自己的家園。
後續清廷動員泰雅族北勢群獅仔、屋鏊、末毒十三社歸化原住民參戰,1788年2月1日,凌晨發動突襲,殲滅林軍大部,僅剩林爽文等1、2百人渡河北逃。而東勢、新社地區戰死、淹死及清軍後續屠殺的林爽文軍民遺體近萬,堆疊掩埋於東勢大橋東岸下新庄溪崁。
日治時期(1925-1926年)東勢興建「東勢公會堂」,整地意外挖掘出上萬具骨骸,而現今保存下來的社會尖塔(位於台中市立老人福利服務中心一旁),是建於1937年的建築,而這些上萬具骨骸,經當時地方仕紳捐資後,收存至台中東勢保安祠,但保安祠卻在1999年921大地震全數震毀(現存放於東勢萬善祠大眾爺廟),不過,當年重見天日的大量骨骸,引起中研院研究員柯志明注意,並在生態學者陳玉峰留下的文史紀錄提點之下,歷時11年考證,確認骨骸主要就是來自被殲滅的林爽文軍民。
據《客新聞》了解,台中市東勢區公所昨(12)日下午已先前往現場會勘,區長翁培真表示,萬人塚發現的遺骸已遷往東勢第一公墓,而尖塔的部分,目前被圍在民宅中,該片土地雖屬於國有財產署,而《客新聞》今前往現場,赫然發現尖塔內部已被刷上白色的漆、尖塔圍牆則是刷上黑漆,尖塔建築已受到人為大規模施工了。
台中市文化局經進一步了解,目前林爽文軍民萬人塚及東勢社會館尖塔不屬台中市法定文化資產,也不是台中市列冊追蹤或普查在案的建物。
中市文化局指出,只要是個人或團體有意願提報文化資產價值,文化局可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規定,填具提案表件向台中市政府提報,市府將依程序審查。
更多《客新聞》內容: https://hakkanews.tw/
楊長鎮今天到場看了社會館尖塔及外觀後,直呼:「正經當靚(真的很漂亮)」,楊長鎮承諾,會積極協調,請個人或團體,將社會館尖塔,向台中市政府提報文化資產價值,進行程序審查,希望能保留住這個,雖是日治時期建立,卻可見證台灣逾230年前的三大民變事件「林爽文事件」的建築,也讓更多人能認識當年東勢所發生的血淚史。
楊長鎮也建議台中市政府,先以暫定古蹟的方式,避免東勢社會館繼續遭受破壞,以爭取時間進行相關調查研究與評估規劃,中央客委會可專案補助相關經費。未來如認定為文化資產,中央客委會也將全力支持相關的修復經費。
楊長鎮強調,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之下,在釐清產權等問題後,能在現址設立一個紀念碑,「讓大家知道台灣是這樣走過來的,東勢客家鄉親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社會館尖塔被保存下來,也是對先民的一個敬意」楊長鎮說;隨後楊長鎮一行人也前往東勢萬善祠大眾爺廟,祭拜當初在東勢挖掘出來的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