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桃園報導】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的全客語訪談節目「頂尖人物」,邀請大園國際高中校長-朱元隆節目中分享自身對客家的淵源,非客語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他,因居住客家庄的關係,從街訪鄰居日常生活中聽見客語,造就他自然而然學會第三種言。致力推廣語言教育的朱元隆,期望致力透過推廣母語專班,提升語言的學習導入國際觀,也盼望唱出客家音樂能讓大家琅琅上口。
外省第二代的朱元隆,從小出生在屏東眷村,4歲搬到龍泉,10歲時又搬到內埔居住。朱元隆說到,在家中和父親講國語,和母親則是說閩南語,非客語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他,竟然能說出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張雅芳好奇問了說,當初來到客家庄的時候會很不習慣嗎?應該都聽不懂吧!朱元隆則說,小時候學習能力吸收比較快,客家話差不多學半個月就可以講了,直到高中才離開屏東。
起初剛參與客家運動起源是,在他大一時,有場「野百合學運」正在進行;接著就是「還我母語運動」後。成立客家社團,帶領很多客家年輕人,沿著從桃園大溪到台中的東勢,辦理各種客家活動,至今也相當投入各種客家事務。張雅芳驚訝的說:「他不是客家人,卻比我更關心客家的事務」。
朱元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客庄活動是「還福」。還福是謝天的意思,春耕時,會請天神、天公保佑今年要能豐收,要收成時為表示很感恩感謝,家家戶戶就會辦很豐盛,邀請好朋友大家來家裡作客,讓他覺得這是非常溫馨的活動。
主持過第一屆青年高峰會的朱元隆,謙虛的說:「跟這些大老對話,不敢說交流,是來請益學習的,我只是建議應該讓年輕人的聲音可以出來。」接著又再度推出「客家青年政策白皮書」,希望透過這個機會,讓客家大老們、公部門能聽到這些客家年輕人的意見,文化語言保存的目是什麼,年輕人在這裡面有怎麼樣的角色,都要應該彰顯出來。
張雅芳也回想起說,她是有線電視台第一位客家主播,客家節目那時是很難得,但那時的社會風氣還很保守,節目也就這樣停掉了。現在想想,這次有個機會主持「頂尖人物」,慢慢地重新拾起很多客家話,我真的很感謝。
客家語言的推動,朱元隆也不藏私他理念與想法,文化跟語言,應該要由外而內,政府要營造;內部我們做教育。我是覺得唱客家音樂,是學習語言最快的途徑,可以為我們客家人發聲,還可以讓大家輕鬆琅琅上口唱出客語音樂,讓語言帶進生活中。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