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為呈現台灣影視發展過程中之客家元素,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自10月8日起,一連在北、中、南將有8場「客家電影系列講座」,邀請金鐘導演林志儒、知名作家張郅忻,以及金鐘獎16項入圍的電視劇《茶金》製作人湯森榮等人與談,期待透過各議題的專家及與談人,分享許多影視作品,重現1960年至1980年的電影與藝術、文學裡的客家元素。
10月8日下午在CLBC圓山館登場的第1場講座,邀請以「即興演出」聞名業界,集編劇、導演、演員於一身的導演林志儒,攜手出身風城新竹,曾獲得許多文學大獎的作家張郅忻共同探討影視與文學作品裡的客家精神,並由兼具舞者、主持人、演員等多元角色的金鐘視后吳奕蓉主持。
吳奕蓉說,自己雖然出生屏東的是客家人,但離開家鄉之後,就觀察到除了客家話,自己身上沒有其他的足以辨識自己是客家人的元素,所以說客家話,成為自己確認客家身份的一種符碼。
導演林志儒表示,自己是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新竹客家人,在都市生活中一直覺得客家人很低調,長大出社會後,發現許多參與影視製作的夥伴都是客家人,但鮮少使用客家話,他發現「低調」是客家人的「集體意識」。直到當了導演以後,發現客家人只有講客家話的時候可以表現出自己客家人的特徵,於是就開始在自己的作品裡,偷渡客家話。另外在自己的作品裡面,呈現了客家女性的堅毅與永不低頭的生活態度。
張郅忻說,由於自己是由阿公阿婆帶大的,從小就耳濡母染了所謂的客家生活與文化素養,最有印象的莫過於客家人對於「祠堂」的重視,很多家族重要的事,都會在祠堂裡決定。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常常從自己的長輩身上取得靈感,譬如在作品「海市」中描寫了媽媽的生活裡,表現客家女性吃苦耐勞的韌性與勇於冒險的精神,在阿公身上看到客家人善於與許多族群溝通的特質。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總經理徐智俊說,透過這幾場電影座談會的舉辦,希望可以讓更多非客家裔的民眾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文化,降低以往一般民對客家人的陌生感,往後會製作或舉辦更多更精緻的活動,讓客家可以很輕鬆地走進大家的生活中。
活動詳情請見山鳴谷應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akkamv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