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隱私權
  • 服務條款
  • 聯絡我們
  • 講客電臺
  • 國客兒
  • 客傳會
訂閱我們
2023年2月7日星期二
客新聞 HakkaNews
20230206-news
  • 熱門
  • 焦點
  • 要聞
  • 生活
  • 話題
  • 專欄
  • 專題
  • 國際
  • 新聞學客語
  • 寫客文
  • 客人誌
  • 客童話
  • 客庄
  • 3C
    • 客站
  • 美食
  • 玩樂
  • 客影
  • 藝所
  • 饒平
  • 詔安
  • 烏克蘭
  • 1786平民戰士
  • 向原民學習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
  • 服務條款
  • 聯絡我們
  • 講客電臺
  • 國客兒
  • 客傳會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客新聞 HakkaNews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焦點
  • 要聞
  • 生活
  • 話題
  • 專欄
  • 專題
  • 國際
  • 新聞學客語
  • 寫客文
  • 客人誌
  • 客童話
  • 客庄
  • 3C
  • 美食
  • 玩樂
  • 客影
  • 藝所
  • 饒平
  • 詔安
  • 烏克蘭
  • 1786平民戰士
  • 向原民學習
首頁 話題

驚艷!美濃稻田珍珠串奇景 《米倉的孩子》導演親睹「田伯公的魔法」

莊 勝鴻 by 莊 勝鴻
2022 年 4 月 10 日
in 客傳會, 話題
A A
高雄美濃龍肚庄稻田上結滿了長腳蛛的蜘蛛網,遠山的稜線與山嵐與稻田交織出一幅竟人驚艷的美景。導演李慧宜提供
分享到臉書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Line

【莊勝鴻/新北報導】近期將在客家電視台推出《米倉的孩子》紀錄片的導演李慧宜,日前在高雄美濃龍肚庄突看到一幅美景,整片的稻田被長腳蛛結滿了蜘蛛網,經徹夜濃郁的水氣凝結水珠在網上,猶如一串串的珍珠,伴隨遠山起伏的稜線,飄渺的景致讓人驚艷,她隨手拍下這幅奇景,並寫下問了小份田伯公(土地公),「祂笑而不語,我想那一定是祂的魔法,特別送給『龍肚庄』的人們。」

導演李慧宜拍攝紀錄片《米倉的孩子》,在龍肚庄親睹「稻田上的珍珠串」美景。導演李慧宜提供
長腳蛛是稻田常見的益蟲,是友善水稻田指標物種。導演李慧宜提供
長腳蛛一夜之間把稻田都結滿了蜘蛛網。導演李慧宜提供

美濃「龍肚庄」從清朝起就是南部客家重鎮六堆的米倉之首,導演李慧宜日前在龍肚庄拍下了絕美的景色,她寫道:「一夜之間,長腳蛛把蜘蛛網都結好了,好似稻葉尖上矗立一座座天空之城;蹲下遠望,蜘蛛網又成了東海岸太平洋上的碎浪,起伏之間揚起一朵朵的小白花。」

後來她去請教高雄農改場,專家告訴這動物是長腳蛛、是益蟲,一年四季皆可見其蹤跡,當有露水的清晨,常可明顯看到牠們的蛛網在葉梢上串連成一大片,長腳蛛亦為友善水稻田指標物種。以龍肚庄為拍攝主體的紀錄片《米倉的孩子》上映前,上天賜給龍肚庄這幅美景,她心想,這一定是小份田伯公的魔法!

《米倉的孩子》紀錄片拍攝時間長達3年,下個月22日將在客家電視台首播。客家電視台提供

導演李慧宜談起拍攝《米倉的孩子》的緣起,她說她長期在美濃耕種、寫作,「原本我只是想拍攝龍肚國小的故事。」2019年,位於美濃的龍肚國小校長向學生說,想在2020年百周年校慶前,帶同學到日本拜訪日治時期校長的後人或家族,「希望這個過程可以讓大家認識百年以前的龍肚國小。」

日治時期的龍肚國小照片。翻攝《米倉的孩子》粉絲專頁
龍肚國小學生下田插秧,導演曾宏智記錄下他們最純真的生活。翻攝《米倉的孩子》粉絲專頁

李慧宜說,龍肚國小學生不到百人,要在短短一年做到校長講的事,得解決很多問題,像是尋找所有日治時期的校長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去向?而他們的家人現在住在何處?「這些都不是很簡單的事。」

「三年前我們開始拍攝龍肚國小之後,發現這議題越來越大,不單只是一個學校的故事,而是連結龍肚地區整個地方的發展史。」李慧宜說,他們故事越拍越多、內容素材日益豐富,紀錄片主角也從這所學校變成兩位老男孩(一個是老師、一位是校友),拍到最後,把最初龍肚國小的訪日交流畫面都忍痛割捨了。

李慧宜說她與另一位導演曾宏智都有其他工作,「像我,平常最主要的工作是下田耕種,我每天要先忙農事、照顧家人等家務事,有空檔才能拍攝,宏智也有客台的採訪工作,因此我們只能擠時間出來拍,看起來拍了很久,但實際上拍得還是很趕。」李慧宜笑說。

《米倉的孩子》空拍照片。客家電視台提供
導演曾宏智工作側拍。翻攝《米倉的孩子》粉絲專頁

導演李慧宜是竹東客家人,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後,曾任勁報記者、公共電視記者等工作,目前在《上下游新聞》任職。李慧宜長期關注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獲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為農村寫下《農村,你好嗎?》、《美濃,正當時》等書籍,現在務農但也利用農閒之餘進行田野調查與報導工作,過著身兼農民、記者、作家、導演、人妻、人母的超斜槓人生。

導演李慧宜到美濃定居後務農,也利用閒暇時從事調查報導、寫書、拍攝紀錄片。導演李慧宜提供

另一位導演曾宏智則是屏東內埔客家人,他於2004年即開始擔任客家電視高雄駐地記者至今,2006年開始蹲點美濃拍攝紀錄片,陸續完成《阿力伯的菸田》(入選2011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及《橙蜜香》(入選2019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兩部作品,《米倉的孩子》是他的第三部紀錄片。在新聞與紀錄片工作之外,曾宏智也投入水稻、白玉蘿蔔輪作,成為一名「半農半媒體」的專業農村工作者。

導演曾智宏除了新聞採訪、拍攝紀錄片外,也從事農業工作。翻攝《米倉的孩子》粉絲專頁

兩位斜槓的導演合作3年完的紀錄片《米倉的孩子》,將於5月22日晚間十點於客家電視首播,李慧宜說,每個作品都像是她的孩子,「期待這部作品會得到大家的相惜。」

䅤秧前,先向伯公(土地公)上香報告,祈求平安豐收。翻攝《米倉的孩子》粉絲專頁
美濃龍肚庄的美景,是上天給的禮物。導演李慧宜提供
Tags: 客家電視台曾智宏李慧宜米倉的孩子美濃龍肚國小龍肚庄
加入好友
上一篇

南投客庄小旅行/DIY桐花小夜燈 女童驚喜:花花燈陪我睡覺,不用媽陪了!

下一篇

漫畫《民主星火》發表/還原1977中壢事件 「台灣客家運動史前史」

RelatedPosts

媒觀「兒少優質節目」揭曉!客台《音樂關鍵字》、講客電臺《耳公探險隊》奪大獎
生活

媒觀「兒少優質節目」揭曉!客台《音樂關鍵字》、講客電臺《耳公探險隊》奪大獎

2022 年 12 月 11 日
全國唯一客家醫院! 每周逾80節客語門診加速病人復原
新聞學客語

桃園聯新醫院在地化服務 提供客語友善門診

2022 年 12 月 9 日
台灣之光!客家電視「音樂關鍵字」奪亞洲影藝創意大獎「最佳兒童節目」
生活

台灣之光!客家電視「音樂關鍵字」奪亞洲影藝創意大獎「最佳兒童節目」

2022 年 12 月 8 日
下一篇
漫畫《民主星火》發表/還原1977中壢事件 「台灣客家運動史前史」

漫畫《民主星火》發表/還原1977中壢事件 「台灣客家運動史前史」

重大改變!疫情升溫將不嚴格管制 陳時中:推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

1786平民戰士 1786平民戰士 1786平民戰士

☑ 訂閱並追蹤我們的臉書

♨ 熱門新聞

  • 世界級指揮家領軍客家合唱團 彭孟賢「沒有天才只有苦練後的完美」

    世界級指揮家領軍客家合唱團 彭孟賢「沒有天才只有苦練後的完美」

    55 分享數
    分享 22 Tweet 14
  • 影片/美軍 F22 擊落中國間諜氣球 擊殺20公里高空目標超震撼

    57 分享數
    分享 23 Tweet 14
  • 送別客家領路人徐智俊 2月23日舉辦告別式

    19 分享數
    分享 8 Tweet 5
  • 大地震1900死/台灣搜救隊首批前往土耳其 第二批90人今早出發

    12 分享數
    分享 5 Tweet 3
  • 4300人罹難!土耳其大地震傷亡震驚全球 我搜救隊深夜馳援

    11 分享數
    分享 4 Tweet 3
  • 【寫客文】阿姆个八架床

    12 分享數
    分享 5 Tweet 3
  • 雪上加霜!土耳其強震逾1900死傷 災區飄雪不利救援受困者

    9 分享數
    分享 4 Tweet 2
  • 悼!客傳會前總經理、資深金鐘媒體人徐智俊辭世 「客家後生的溫暖領路人」

    561 分享數
    分享 224 Tweet 140
  • 客人誌/客家將軍劉得金 「母語就像根、深化在記憶不忘記」

    171 分享數
    分享 68 Tweet 43
  • 土耳其強震/台灣中心發送食物予災民 天然氣管線受損擔心取暖

    5 分享數
    分享 2 Tweet 1

新聞來一客

土耳其強震/孩子,撐下去! 10歲女童雙手護幼弟獲救
即時

土耳其強震/孩子,撐下去! 10歲女童雙手護幼弟獲救

2023 年 2 月 7 日
土耳其強震/瓦礫堆中救出嬰兒 罹難者增至5000人
要聞

土耳其強震/台灣留學生約10人回報平安

2023 年 2 月 7 日
土耳其強震/瓦礫堆中救出嬰兒 罹難者增至5000人
要聞

土耳其強震/瓦礫堆中救出嬰兒 罹難者增至5000人

2023 年 2 月 7 日
土耳其強震災情遼闊 網紅圖佳盼台投入更多救援人力
即時

土耳其強震災情遼闊 網紅圖佳盼台投入更多救援人力

2023 年 2 月 7 日
寒假不一樣!小學生參訪講客電臺 體驗錄音間線上廣播「好害羞」
話題

寒假不一樣!小學生參訪講客電臺 體驗錄音間線上廣播「好害羞」

2023 年 2 月 7 日
新聞學客語

雪梨雙年展澳洲巡迴展 排灣藝術家武玉玲作品入選

2023 年 2 月 7 日

關於我們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簡稱客傳會,是中華民國公共媒體機構之一,由客家委員會資助,2019年成立;目的在經營文化傳播媒體事業,並傳承客家文化教育,基金會旗下有經營講客廣播電臺(Hakka Radio),是台灣第一個全國性的客語廣播電台,擁有台灣最多客語節目的音檔,以及最豐富的線上隨選收聽 (AOD),每日播報五節全客語新聞。

客傳會 2022 年新成立的客新聞 (Hakka News),屬於客傳會旗下的客家新聞傳媒平台。透過報導海內外重要新聞、客庄大小事,連結客家,期待更多人共下看見客家的美好。

歡迎在網路上追蹤與訂閱我們

推薦閱讀

台三線滿山270公里都是挺烏克蘭布條?達人出來解釋了!

台灣波蘭攜手聲援烏克蘭 慈善音樂會祈福世界和平个相關消息

2022 年 4 月 11 日
【圖輯】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開幕湧人潮

【圖輯】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開幕湧人潮

2022 年 3 月 19 日
「大屯山火山爆發、巴士海峽發現石油」 華視新聞跑馬再度出包

「大屯山火山爆發、巴士海峽發現石油」 華視新聞跑馬再度出包

2022 年 4 月 22 日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
  • 服務條款
  • 聯絡我們
  • 講客電臺
  • 國客兒
  • 客傳會

Copyright © 2022 客新聞 HakkaNews - 屬於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 客新聞
  • 1786平民戰士
  • 熱門
  • 即時
  • 焦點
  • 要聞
  • 生活
  • 客童話
  • 話題
  • 客庄
  • 專題
  • 藝所
  • 玩樂
  • 美食
  • 一等慶
  • 客站
  • 客影
  • 客人誌
  • 客傳會
  • 隱私權政策
  • 服務條款
  • 關於客新聞 | HakkaNews

Copyright © 2022 客新聞 HakkaNews - 屬於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