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范修語、洪俊傑/桃園報導】連2天舉辦的「全球客家文化會議」不只聚焦在客家的人文與社會學層面,也探討客家音樂與藝術發展。其中,出生於牙買加的加拿大華裔導演江明月(Jeanette Kong)特別以「雷鬼音樂」為主題,分享風靡全球的雷鬼樂風中含有客家的重要成分。

他認為各界可以進一步研究客家人在音樂和藝術上的貢獻,也相信刻苦耐勞、努力適應環境的文化價值觀「客家精神」,是客家在音樂產業在內的各領域成功的關鍵。

儘管江明月長期居住在加拿大,接觸客語機會不多,不過他特別用客語自我介紹:「我在牙買加出生,我的爸爸、媽媽是客家人,我們有很多客家人在牙買加,我真的非常開心今天能夠來到現場。」受到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加拿大華裔導演江明月。范修語攝

江明月特別介紹了3位牙買加音樂製作人,說明了雷鬼樂風與全世界音樂產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包括Ivan Chin、Leslie Kong以及Byron Lee,三人甚至都有客家的名字。江明月指出,華裔的Leslie Kong為牙買加樂團「Toots and the Maytals」製作的音樂,在 1968年發行的〈Do the Reggay〉這首歌,第一次出現「雷鬼」一詞,而也成為這個音樂流派的名稱之始。

江明月也分享一個有趣的案例,當時因為Leslie Kong的音樂製作在歐美熱賣,許多牙買加音樂人搶著與他合作,此現象也導致原本牙買加音樂製作人不滿,有人甚至用音樂創作的形式,指控與Leslie Kong合作的歌手剽竊、抄襲,進而產生與Leslie Kong合作愉快的知名歌手Derrick Morggan用「客語」音樂來回應對方的攻擊,由此可以看見客家人對於牙買加音樂有多大的影響。

另一位Ivan Chin在1955到1957年之間,為當時知名樂團製作了92首歌曲,儘管Ivan Chin本人並沒有表演,但這個樂團卻以他來命名,叫做「Chin’s Calypso Sextet」,這個六重奏樂團融合非洲與歐洲的音樂風格稱之為門托(Mento)便是雷鬼的前身之一。

加拿大客家導演江明月在全球客家文化會議上介紹客家與雷鬼樂的關聯。范修語攝

第三位Byron Lee是製作人、音樂家和表演者,他與Dragonaires樂團演出各類型的音樂,他甚至把台灣知名的〈高山青〉與雷鬼音樂結合,產生了相當有創意的詮釋;而Byron Lee的工作室也曾幫保羅.賽門(Paul Simon)、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和艾力.克萊普頓(Eric Patrick Clapton)等人製作音樂。

「我相信有所謂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就是努力工作、適應,還有在艱苦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江明月說,客家人一開始是以契約勞工的方式來到牙買加,後來轉為做雜貨店、小生意,如當時的廣告上,一半的牙買加店家資訊都有客家人的身影,逐步從零售業跨足其他產業,不過由於多的華裔牙買加音樂人年事已高,或是相繼去世,所以大家不太了解他們,大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客家人在音樂和藝術方面的貢獻。

論壇參與成員包括顏志文(左起)、陳永淘、陳琳麗、余畑龍、江明月以及鍾適芳。范修語攝
陳永淘與陳琳麗。范修語攝

這場論壇還包括馬來西亞客家音樂創作人余畑龍、泰國暹羅客家社團(SIAM HAKKA CLUB)主席陳琳麗(Sirinaree Augcharanont),以及台灣的山狗大樂團創辦人顏志文與音樂人陳永淘。

這場議題討論的召集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教授周錦宏指出,今天的討論活動,要見證客家人在不同地區,如何透過客家藝術、音樂復振客家語言,也讓大家了解客家文化在全球每個地區發展出的特色。

金曲歌王謝宇威現在場特別向余畑龍請教馬來西亞多元語言的音樂發展狀況,余畑龍指出,他就讀的學校是馬來西亞語、英語及華語並重,不過在推動多元語言這塊仍面臨很大挑戰,因此應該想辦法讓年輕人覺得客語是有趣的,營造出好的語言環境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論壇的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鍾適芳則也為活動作結並分享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客家人透過遷徙路上,因為當地不同音樂文化相遇、交融所以產生新的果實、新的樂風,也呈現各式各樣美好的文化。

馬來西亞客家音樂創作人余畑龍。范修語攝
山狗大後生樂團創辦人顏志文。范修語攝
客家音樂人陳永淘。范修語攝
鍾適芳指出,客家人的遷徙路上,因為跟不同音樂文化相遇、交融所以產生新的果實、新的樂風。范修語攝
周錦宏說,今天的討論活動讓大家了解客家文化在全球每個地區發展出的特色。范修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