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洪俊傑、洪藝晅/高雄報導】金馬導演李行電影《原鄉人》經過數位修復,並重新配上客語,在高雄電影節放映後感動眾人。其中,負責電影客語配音的配音員近期重新齊聚,暢聊配音過程的大小事,協助客語劇本翻譯的退休教師劉孝伸便直言,「這是在美濃的生命故事,比起華語,用客語詮釋更直接、衝擊力更大」。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委託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數位修復的電影《原鄉人》,客語配音員11月30日中午齊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起配音的種種過程。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逐一頒發感謝狀,感謝所有人對傳承客語文化的貢獻。
劇中為影星林鳳嬌飾演的鍾平妹角色配音的宋菁玲,今年甫獲廣播金鐘獎節目主持人獎。她兼任這次《原鄉人》客語配音領班,直呼「在美濃配音員海選後,用極短時間帶領一群素人夥伴完成配音工作,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原鄉人》客語版大量採用美濃在地鄉親擔任配音員。宋菁玲說,大家第一次進錄音間用麥克風演戲,真的很不容易,尤其不知道如何「對著麥克風哭、對著麥克風笑」,他形容自己在錄製配音時「很刁難」,希望大家包涵。不過宋菁玲自覺的「刁難」,配音員們卻都不這麼覺得,反而異口同聲地說是難得的人生體驗。
宋菁玲分享配音角色分配的細節。她舉例,擔任鍾理和大嫂客語配音的羅紫菱是屏東客家人,說話口音不是完全的美濃腔,因此讓羅紫菱擔任外地嫁來美濃的大嫂角色,讓配音與劇情都能有合理的安排。
擔任鍾理和二哥客語配音的黃鴻松說,原本他帶著學生去參與海選,不料「自己最後也下海配音。」在美濃龍肚國小任職的他說,小時候剛好親自看過導演李行帶著拍攝組,到美濃拍攝《原鄉人》,加上他自己也是鍾理和紀念館的志工,「能參與客語版配音,意義重大。」
黃鴻松配音的二哥,對鍾理和的人生方向有重大引導,他說配音前反覆看《原鄉人》華語版,反覆揣摩劇情,想著爸爸要趕鍾理和離家時和弟弟的談話、到北京找弟弟的心情。「第一次用聲音去演戲,看到客語版《原鄉人》播映,聽到自己的聲音,感覺很害羞。」黃鴻松說。
擔任鍾理和大哥客語配音的是美濃東門國小校長陳永宏,還兼任劇中警察角色客語配音,他開完玩笑說「大家都以為警察不就是只吹哨子而已嗎?」
協助《原鄉人》劇本客語翻譯校稿的劉孝伸和黃淑玫是夫妻檔,兩人都是美濃退休教師。任教英語的黃淑玫,深入鑽研語言和母語學習,本身不是客家人的她,熟習多種客語腔調,回想起校稿過程「雖然時間很趕,美濃腔有很多種,但大家都很熱情幫忙,把所學貢獻出來。」
「這是在美濃的生命故事,比起華語,用客語詮釋更直接、衝擊力更大。」劉孝伸說,《原鄉人》劇本原來是華語編寫,要把華語對白的思考、語氣跟邏輯,轉譯成客家話,又要搭配電影劇情長度,「不像大家想像的逐句翻譯那麼容易。」不只文句要符合意思,重新配音時,更要能把一些傳神的客家詞句表達出來。
「有時一張A4的旁白稿,要討論整個早上。」劉孝伸回憶,一開始進度非常緩慢,一字一句慢慢唸,完成一個段落,要從頭念過一遍,這時又會加入新的想法,大家一心求好的過程,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儘管近年有許多人拍攝客語故事、歷史劇或是小說,但他認為,「《原鄉人》是幾十年前拍攝完成,現在用客家話重新詮釋,不只字句,聲音表情也非常傳神,讓人覺得很感動。」
日前客語配音版的首映會,許多人觀影後流下感動眼淚。劉孝伸說,除了劇情本身鍾理和的生平經歷讓人感動,李行導演在美濃多處取景,用影像紀錄了當時的建築、服裝,像是菸樓、夥房及三合院,「對於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絕對會有更多的情感。」
感謝配音前期協助以美濃腔順稿的老師們:
鍾鐵鈞(鍾欣亞)老師、 李宜諭(李爾妮)老師、蕭瑞琪老師、黃鴻松老師、劉孝伸老師、黃淑玫老師、劉慶進老師、鍾達榮老師、陳惠文老師等
感謝配音員們(實際年齡從5歲到近70歲):
許仁杰-鍾理和
宋菁玲-鍾平妹
鍾鐵鈞-鍾父
李宜諭-鍾母
陳永宏-鍾家大哥+北京同鄉+林警
羅紫菱-鍾家大嫂+病房女
黃鴻松-鍾家二哥
古芯僑 ShinChiau Ku-鍾家三妹+護士
周昱-鐵民青少年
黃信仁-鐵民幼年+立民朋友
吳苡瑄-立民+鐵鈞
古亦桐-鐵英
傅楷傑-李慶北
古鎮魁-內埔校長
黃世凌 Sam Huang-成炳伯+北京同鄉
陳惠文-客棧接待+平妹同事
黃靖惠-內埔學生+立民朋友
楊程䊅-內埔學生
其他感謝名單:
幫忙張羅協調南部大小事物的「班長」-羅紫菱
製作單位-康堯公司的秉嘉、佳穎
錄音師-賴瑞萍(屏東米帝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