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出版多部客家著作,現持續從事文史寫作。
臺北市長蔣萬安最近主持義民祭,以四縣腔客家話致詞,字正腔圓,鏗鏘有力,影片在網路上廣傳;而政治菁英學習客語是重視客家?還是為了選票?客語如何才能公眾化?又引發議論。
諷刺地是,日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就「修正臺灣語言政策」,邀請客委會、原民會、文化部、教育部等部會首長備詢時,卻有立委拿起通譯機不用,以聽不懂客家話為由,要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改用華語發言,主持會議的立委雖是客家籍,也同樣迎合立委。
這是客委會主委宣誓客語也是國家語言的最佳場合,仍有立委擺出強勢語言傲慢,如果客語不能在國會殿堂使用,那算國家語言?有尊重弱勢族群語言嗎?客家有識之士最近抗議將「臺灣閩南語」改稱「臺灣臺語」,忽視客語也是臺灣臺語,豈不是又是「犬吠火車」?
臺灣客語最大的危機是,難以像華語、閩南語一樣成為公領域語言,客家人常擔心別人聽不懂客家話,在公共場合習講華語或閩南語,但面對幾以華語、閩南語發言的場合,聽不懂卻得默默學習、尊重,甚少抗議,而客家人能,其他族群為何不能?再說,同是臺灣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也不見得都會講閩南語、華語,尤其是老一輩,有同樣受到尊重嗎?
客家是臺灣第二大族群,自總統改為公民直選後,客家選票成為大選成敗關鍵,有意問鼎大位者爭相學客語,從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都在學,馬英九、蔡英文學的是四縣腔,賴清德學的是海陸腔,現蔣萬安學的是四縣腔。
其實,蔣萬安從祖父蔣經國開始,跟客家就有淵源,蔣經國於1938年至1945年初,曾任江西省贛南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他禁煙、禁賭、禁娼,推行新政,政績頗獲好評,而贛南就是客家大本營,客家人口逾千萬。
贛南除了贛州市章貢區講西南官話外,都講客家話,原因是明末贛南曾發生民變,王陽明巡察時請雲貴官兵前來平亂,亂平後官兵留下定居,主要聚居贛州市章貢區。因雲貴菜偏辣,江西客家菜受影響也偏辣,有別於閩粵臺客家菜不辣。
蔣經國與章亞若所生的孿生雙胞胎章(蔣)孝嚴、章孝慈,在國共內戰期間,跟隨外婆與舅舅、舅媽先移居新竹,兄弟分念新竹中學、義民中學,都講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相傳已故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將軍,受蔣經國之託,亦從旁照顧。
廿餘年前章孝嚴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到苗栗縣客庄輔選,就以流利的客家話演講,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弟弟章孝慈國民黨也曾傳出有意徵召他參選新竹縣長,惜英年早逝。
蔣萬安想學客家話,其實回家跟老爸學就可以。他不論家世、學經歷、形象,在政壇都是中生代佼佼者,他若能勵精圖治,有番作為,將是未來極有機會問鼎大位的政治菁英。
政治菁英用心學客語,拉近與客家的距離,值得肯定,但每人的語言天份不同,講得好不好是其次,重要的是要有心,是真心愛客家。馬英九、蔡英文分拜前政大英語系教授彭欽清、前台灣科大教授黃永達為師,都很用心學,也常在客家場合講,對客家票源開拓亦有利。
語言在公眾場合也代表政治宣示,身為政治領袖,尤其是國家領導人,必須慎用,千萬莫為了討好多數族群,而傷害了少數族群,忽略他們的感受。政治人物學客語,也要打從心裡重視客家,而不是抱著「恩賜」心態,學講幾句,做個樣子,就想「拉攏」客家。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客語要真正成為國家語言,不再流於喊口號抗議,就必須從本身開始做起,在有關客家活動場合、學術論壇,勇於全程講客家話,而掌握最多客家權利、資源的官員、學者教授更要帶頭做起,上行下效,才能蔚成風氣,讓客語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