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鑫

台灣客家研究的學者,長期研究客家歌謠及客家問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有了客家媒體,客家語言文化還是持續流失

客家話逐漸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時台灣的政府禁止我們講客家話,又加上後來的電視沒有客家話節目等因素。數十年後,政府在2001年成立客家委員會,此時政府鼓勵我們講客家話;2003年客家電視台設立,24小時全天播出客語的電視節目。可是客家語言文化還是持續流失,這不是很弔詭嗎?

世界在變,越來越不利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

台灣有了一個24小時播出的客家電視台,為什麼客家語言文化還是繼續流失?1970年代開始,台灣客家語言文化逐漸流失,這個時間點與電視開始播出的時間是一致。1988年客家人大遊行的一件訴求,也是要求政府製播客家電視節目,但是現在,為何有了全天的客家電視台,客家語言文化還是持續流失中呢?

我的回答:世界已經變了。我們看電視有很多台的選擇,不像以前只有三台。而且客家電視台的節目不要說在台北,連客家庄看客家電視台的人也有限。

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創刊前,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辦了一場客家人的心聲座談會。發言站立者為魏廷朝。楊國鑫攝
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創刊前,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辦了一場客家人的心聲座談會。發言站立者為魏廷朝。楊國鑫攝

過去而言是沒錯的:沒有客家話的電視是客家語言文化的殺手。不但如此,還有許多幫手。這些幫手的出現,使得縱使有客家電視台的出現,客家語言文化還是無力回天。也就是說,除了政府禁止我們講客家話與電視沒有客語節目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干擾著我們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

這些因素包括全球化負面的影響、客家庄產業的轉變、小家庭變多、以及客家人母語意識薄弱跟客家話語言聲望低等。

客語殺手1:全球化加速客語流失

全球化有一個影響,就是文化同質化(Cultural Homogenizations)。台灣相對於過去,英文會越來越普遍,這是全球化的影響。這樣子的現象,也使得華語文會成為台灣最大最多人使用的語文。

為麼會這樣呢?全球化帶動交通快速化,人的移動變容易,強勢文化會蓋過其他弱勢文化。網路也快速化,那麼資訊就容易單一化,甚至於影響人們的價值趨於類同。當英文可以拿來溝通,當華文可以拿來溝通,客家話是很容易被忘記的。

客語殺手2:客家庄產業變化是客語流失的殺手

過去客家庄以農業為主,家庭人數眾多,出生嬰兒周遭的語言環境以客家話居多。台灣工廠越來越多,尤其是科技產業,使得人的就業移動更是快速與頻繁,也就如此,客家庄人口外流,客家庄萎縮。客家庄產業的改變,也間接造成客家語言文化的流失。

1994年,行政院文建會,在苗栗縣的文化中心,辦了一場兩天一夜的大型客家文化研討會。發言站立者為林柏燕。楊國鑫攝
1994年,行政院文建會,在苗栗縣的文化中心,辦了一場兩天一夜的大型客家文化研討會。發言站立者為林柏燕。楊國鑫攝

客語殺手3:小家庭加速客語流失

少子化嚴重,台灣一個家庭的人口數持續變少,出生嬰兒成長過程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少,早早送去托嬰中心、幼兒園、幼稚園等,接觸客家語言文化的機會也變少,客家語言文化傳承的難度增高。當小家庭多,出生嬰兒跟阿公阿婆接觸變少,自然地客家語言文化也就流失了。

客家語言文化還是流失中

現在政府鼓勵我們講客家話,還有許多獎勵,甚至於中小學校也有客家語的課程,教我們的小朋友講客家話。

當所謂的國語政策已經完成任務了,這個時候發現不對了,對客家不公平,而政府也成立客委會,要在學校教客語,也設立客家電視台、講客廣播電臺、客家學院等等,還是沒有多少績效在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上。就是前面所講的,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客家庄產業的變化、小家庭越來越多,再加上客家人母語意識薄弱跟客家話的低聲望,以上這些因素互相影響,因而客家語言文化還在流失中。

楊國鑫專欄/電視是客語傳承殺手,也可以是語言復振的助手

文/楊國鑫 台灣客家研究的學者,長期研究客家歌謠及客家問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語言的誕生,來自生命最初…

2000年時,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處到新竹縣,做籌備現況報告,左一梁榮茂、左二籌備處主任徐正光,右二站立者為新竹縣長林光華,右一為前縣長范振宗。楊國鑫提供
2000年時,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處到新竹縣,做籌備現況報告,左一梁榮茂、左二籌備處主任徐正光,右二站立者為新竹縣長林光華,右一為前縣長范振宗。楊國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