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章倩萍/台北報導】「1、2、3、4、5」4500多位大小朋友今天(19日)晚上7點,一起用客語高聲倒數,為客家委員會與紙風車劇團籌備近2年、聯合推出的2025客家親子劇《燈怪》首演,揭開序幕。8公尺高的巨型機械裝置「燈燈國王」,在一片螢光燈海中,從觀眾席現身,掀起陣陣驚呼,全場更齊聲高唱全新客語童謠〈瓜瓜歌〉,孩子的笑聲與掌聲不斷。

《燈怪》是客委會及紙風車劇團共同打造時尚又創新的客家親子劇,用童趣的寓言故事,傳達客家文化敬天惜物、尊重自然的「永續」精神。今天下午開始,台北市就開始下起一陣一陣的雨,但傍晚6點多,現場3千個座位已經8成滿;7點開演後,雨勢漸大,每個人穿起現場發放的透明雨衣,雨勢伴隨演出,一點都不減現場民眾興致。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到兩廳院廣場看戲。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到兩廳院廣場看戲。李台源攝
《燈怪》以人偶劇的方式演出。李台源攝
《燈怪》以人偶劇的方式演出。李台源攝
8公尺高的「燈怪」四肢、頭部都可轉動,並且會配合劇情噴出煙霧,吸引大朋友小朋友目光。李台源攝
8公尺高的「燈怪」四肢、頭部都可轉動,並且會配合劇情噴出煙霧,吸引大朋友小朋友目光。李台源攝

本劇最吸睛的重量級演員、身高8公尺、身長11公尺、肩寬4.5公尺的「燈燈國王」,吸引全場觀眾目光,隨著劇情現身,在觀眾席前後遊走,自帶發光的身體,搭配3D動畫背景與聲光效果,讓孩子想像中的巨獸活起來。

小朋友大喊:「燈燈國王!」巨獸擺頭、眨眼皮、轉動眼球回應,彷彿和小朋友直接對話;5千個機械零件手工打造而成的大燈怪,張嘴、打噴嚏、擺動手腳、伸展翅膀,靈活動作令人驚艷。

全劇打破鏡框式舞台藩籬,讓台下觀眾也化身為演員一員。紙風車準備數千支螢光棒讓大小朋友跟著音樂、戲劇情境一同揮動螢光棒,化身為海底不同顏色的小光點,讓所有觀眾也成為「燈怪」的一員,讓「燈燈國王」在彩色燈海中,台上台下共同創造出魔幻的燈怪世界。

7歲的廖鈺欣來自基隆,坐在第一排,滿懷期待晚上的演出,她說她從《燈怪》原先5月要演出、因颱風延期至今,「我等了2個多月。」另外也是7歲的張巧昀,西非血統的她,從新店小碧潭過來看演出,她說為了要坐前面一點,傍晚5點就到場,她覺得表很有趣。

7歲的廖鈺欣(右)來自基隆,坐在第一排,滿懷期待晚上的演出。李台源攝
7歲的廖鈺欣(右)來自基隆,坐在第一排,滿懷期待晚上的演出。李台源攝
西非血統的張巧昀從新店小碧潭過來看演出。李台源攝
西非血統的張巧昀從新店小碧潭過來看演出。李台源攝

5歲的楊采霏,非常大方的在暖場時,對著主持人的麥克風唱〈承蒙您〉,獲得滿場觀眾鼓掌。家住基隆的她,因為爸媽在台北市工作關係,到台北就讀安東非營利幼兒園。采霏爸爸說,他們不是客家人,但因為幼兒園這學期安排客語課程,他們覺得學習鄉土語言很好,今天是女兒幼兒園班上一群父母想約帶孩子一起來看《燈怪》。

另外一位6歲的黃昱綸,跟著媽媽來看劇,他說因為在幼兒園畢業典禮表演學了客語、客語童謠,加上很喜歡看紙風車的表演,所以來看劇。11歲的朱禾禾妘,坐在今天現場後半部,在主持人現場徵求唱客家歌時高舉雙手,沒有被選到,她說她會唱〈撐船調〉,一起來、坐在旁邊的8歲謝沛錡,則可愛的說「我不會講客家話,可是我也很喜歡看劇。」

5歲的楊采霏(前排右)在暖場時,對著麥克風唱〈承蒙您〉,獲得滿場觀眾鼓掌。李台源攝
5歲的楊采霏(前排右)在暖場時,對著麥克風唱〈承蒙您〉,獲得滿場觀眾鼓掌。李台源攝
《燈怪》演出開始前,海底動物與小朋友互動。李台源攝
《燈怪》演出開始前,海底動物與小朋友互動。李台源攝

紙風車劇團今晚安排15隻呆萌的「瓜族」、「燈族」玩偶,演出瓜瓜島和海底城堡,因為地球暖化遭逢的生存危機,搭配安排橋段讓現場小朋友一起參與,還有祭拜客家伯公等情節,既創新又有傳承,台詞雖然有許多客語,但演員華客雙語交叉演出,即使不會講客家話的民眾、小朋友,也都充分沒有理解困難。

另位,《燈怪》每個「瓜族」身上都帶著客家圖騰的刺繡。故事中,瓜族之間相互幫忙、象徵著敬天惜福的客家精神;每個「燈怪」身體自帶燈光,照亮自己也守護瓜族,猶如早年客家人與自然萬物共好共生的生活態度。紙風車透過創新的寓言童話,生動地呈現故事不可預期的轉折以及客家母親的堅強和勇敢,期待以創新的戲劇表現讓客家也能很童趣與時尚。

劇中原創客語主題曲〈瓜瓜歌〉旋律輕快、朗朗上口,連幼兒都能輕鬆跟唱,堪稱客語洗腦神曲。今晚全場觀眾在演員帶領下拍手合唱,客家新童謠響徹整個兩廳院藝文廣場,也讓孩子在歡樂中學習客語,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燈怪》設計了「瓜族」與「燈族」的人偶。李台源攝
《燈怪》設計了「瓜族」與「燈族」的人偶。李台源攝
小朋友隨著劇情揮舞螢光棒,看得目不轉睛。李台源攝
小朋友隨著劇情揮舞螢光棒,看得目不轉睛。李台源攝
8公尺高的「燈燈國王」四肢、頭部都可轉動,並且會配合劇情噴出煙霧,吸引大朋友小朋友目光。李台源攝
8公尺高的「燈燈國王」四肢、頭部都可轉動,並且會配合劇情噴出煙霧,吸引大朋友小朋友目光。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入場。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入場。李台源攝

暖場時團長邀請小朋友唱客語歌,有小朋友唱起紙風車劇團2021年《雨馬》的主題曲,更有小朋友觀賞劇團公布在網站上的〈瓜瓜歌〉,現場高歌,獲得全場掌聲。

受到颱風環流影響,今天現場不時颳起陣風,演出前開演前下起大雨,民眾不畏雨勢仍不斷入場,準備的雨衣被索取一空,演出中雨勢忽大忽小,幾乎無人離場。有遠從苗栗南庄、南投國姓鄉的觀眾,還有住台南的民眾特地打電話到劇團確認是否會因颱風取消,確定風雨無阻後隨即訂火車票北上看戲。

劇情快結束前,演出內容需要投餵「藍藻」給巨型「燈燈國王」吃,演員現場邀請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文化部長李遠,擔任「Team Taiwan」助手,投餵象徵「藍藻」的球,拋投到8公尺高的「燈燈國王」口中,古秀妃、李遠穿著雨衣,一次次的拋投,最後由不久前剛參加中華職棒台鋼雄鷹隊客家日活動開球的古秀妃,成功將球投進「燈燈國王」口中,讓地球、海洋暖化,獲得一線生機。

《燈怪》明天(7月20日)晚間七點,將在兩廳院廣場,再次演出,活動無需索票,民眾可直接到現場觀賞;無法到現場的觀眾,可透過客家電視台Facebook及YouTube頻道,同步觀賞直播。

《燈怪》劇情中的海底世界。李台源攝
《燈怪》劇情中的海底世界。李台源攝
不少民眾做在兩廳院廣場旁的樓梯欣賞《燈怪》演出。李台源攝
不少民眾做在兩廳院廣場旁的樓梯欣賞《燈怪》演出。李台源攝
《燈怪》劇情中的海底世界。李台源攝
《燈怪》劇情中的海底世界。李台源攝
8公尺高的「燈燈國王」驚喜現身觀眾席的螢光燈海當中,掀起陣陣驚呼。李台源攝
8公尺高的「燈燈國王」驚喜現身觀眾席的螢光燈海當中,掀起陣陣驚呼。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到兩廳院廣場看戲。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到兩廳院廣場看戲。李台源攝
「藍藻」是劇情中的關鍵角色之一。李台源攝
「藍藻」是劇情中的關鍵角色之一。李台源攝
《燈怪》以人偶劇的方式演出。李台源攝
《燈怪》以人偶劇的方式演出。李台源攝
小朋友在演出過後開心的與「瓜族」合影。李台源攝
小朋友在演出過後開心的與「瓜族」合影。李台源攝
小朋友坐在爸爸肩上欣賞演出。李台源攝
小朋友坐在爸爸肩上欣賞演出。李台源攝
大朋友小朋友揮舞著螢光棒,看得目不轉睛。李台源攝
大朋友小朋友揮舞著螢光棒,看得目不轉睛。李台源攝
滿場觀眾揮舞著螢光棒,看得目不轉睛。李台源攝
滿場觀眾揮舞著螢光棒,看得目不轉睛。李台源攝

《燈怪》以人偶劇的方式呈現,設計了許多「瓜族」人偶。李台源攝
《燈怪》以人偶劇的方式呈現,設計了許多「瓜族」人偶。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到兩廳院廣場看戲。李台源攝
《燈怪》首演有超過4500位觀眾不畏風雨到兩廳院廣場看戲。李台源攝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在活動開始前與小朋友互動、唱客語歌。李台源攝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在活動開始前與小朋友互動、唱客語歌。李台源攝
儘管天候不佳,現場仍有超過4500位觀眾入場,欣賞客語親子劇《燈怪》。李台源攝
儘管天候不佳,現場仍有超過4500位觀眾入場,欣賞客語親子劇《燈怪》。李台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