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莉惠

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長期參與客家公共事務,新竹關西客家人

客家要走向國際,不能只是靠簡單的族群認同宣示,而是必須更深刻地從「文化治理」層次進行推動。從我個人的觀察與參與經驗來看,台灣可以積極推展一個清楚的全球台灣客家品牌(Hakka Global Taiwan Branding)戰略,透過將台灣獨特的客家文化內容或食物或戲劇影像,轉化成全球能夠理解並認識的文化品牌。

舉例來說,「客家綠色生活」(Hakka Green Life)或客家永續生活(Hakka SDGs)能夠善用客家傳統的勤儉美德,結合現代生態永續農業理念,成為推動全球永續生活的文化典範或飲食文化;而「客家女性力量」(Hakka Women Power)則可從客家女性的故事出發,展現現代客家女性堅毅、柔韌且多元的形象,提升國際上對客家文化的理解;另外,「全球客家移民地圖」(Hakka Diaspora Map)能將各國客家移民歷史記憶有效串聯,促成全球客家族群情感與認同的凝聚。

透過這些品牌化的推廣與深耕,不僅能將客家文化成功地介紹給國際,也能清楚地呈現台灣作為世界客家文化治理重要基地的角色與價值。具體的推動方式,可包括定期舉辦國際文化論壇、海外駐點展覽、客家特色文創商品的全球推廣,以及各種國際性的客家文化節慶活動等。

透過這種更積極、更系統化的策略推動,逐步將台灣的客家文化深刻地融入全球文化的交流與經濟體系中,讓客家文化成為一股軟實力與文化力,讓台灣能有機會突破政治藩籬邁向國際舞台參與國際。

這些年來,中央客家委員會與各縣市客家局處在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工作上,持續扮演關鍵推手。許多民間團體、文化前輩與教育現場的實踐者,也都以堅持與熱情在不同崗位上默默耕耘。筆者有幸在參與客家公共事務與學術研究的歷程中,受到眾多前輩的鼓勵與啟發,也深深感受到:雖然客家語言文化的復振與國際化挑戰重重,但這條路,是值得一同努力且意義非凡的方向。

期待未來能跟隨著所有客家前輩長輩的腳步進行學習,並與更多關心客家事務的夥伴攜手前行,彼此交流、集思廣益,共同累積更多制度經驗與國際實踐的可能。這不僅是客家政策的課題,更是一代客家人共同肩負的責任。

若我們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持續守護客家語言、傳承客家文化、擁抱多元價值,並主動與世界接軌,那麼客家的未來將更具力量。我們也將不負祖先的辛勞,回應台灣這片土地深厚的滋養與恩情。

彭莉惠/客家介入主流三階段 讓客家不再只是「祖先的語言」

彭莉惠/台灣客家應主動出擊 向世界輸出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