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總統賴清德昨天(24日)晚間在桃園市古華花園飯店,出席「『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桃園市客家青年會『在變局中堅守信念-民主、公義與未來的台灣客家論壇』」。他表示,認同台灣的護台,認同中華民國的反共,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略併吞。

團結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力量

賴清德總統表示,他就職這一年來,一直希望團結國家、朝野與國民,共同延續國家生存發展、保護全體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及照顧2300萬人民生活。1927年十,醫師蔣渭水曾說「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這句話已傳承100年,仍非常有力。蔣渭水成立台灣民眾黨,是希望團結自治運動路線紛爭,「現在我們要團結,」抵抗外來併吞。

「團結力量大,以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8年823砲戰為例,」賴清德指出,將官士兵來自四面八方,軍民團結、不分族群,共同成功守住台澎金馬、守住中華民國。台灣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民主、自由與人權現在像水、空氣一樣自然,但台灣曾經歷長達38年戒嚴,也曾有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與美麗島事件,多少人為打破戒嚴,推動民主而犧牲生命。

賴清德說,台灣民主化過程,也是不分族群團結共同努力成果,包括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總統全民直選、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台灣人不分族群團結合作實踐主權在民、人民當家作主權利。

防疫、經濟逆勢成長 展現台灣韌性

此外,賴清德表示,成功防疫也是團結力量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百年大疫,而台灣防疫贏得國際社會肯定,醫護人員站在第1線,不畏艱難、不怕危險,政府與民間團結合作,大家共同努力、團結合作才有辦法成功防疫,展現台灣韌性。很多國家由於疫情,經濟大幅衰退到現在還沒恢復,台灣反而逆勢成長,甚至向全世界分享防疫物資與經驗,讓國際社會清楚了解台灣是國際社會一股良善力量。

賴清德指出,台灣人口數在全世界排名很後面,卻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民主指數全球第12名、亞洲排名第1,世界競爭力指數第6,去年第8;自由度評比台灣94分,其中宗教自由100分,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亞洲第1,各國安全指數世界第4、亞洲第1,人類自由指數亞洲第1,經濟自由度全球第4。這是台灣不分地域、百工百業共同努力成果。

至於經濟發展,賴清德表示,經濟成長率4.59%,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超過5%,即使受國際地緣政治衝擊,台灣總體經濟仍表現出色,經濟發展也是團結力量大。

國家認同與主權:台灣派與中華民國派的最大公約數

賴清德以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隊奪冠為例說,關鍵球賽,先發、中繼或後援只要一個失投,冠軍就沒了;內野、外野只要一個漏接失誤,冠軍就沒了;只要一個打擊沒適時擊出安打,冠軍也沒了,團結力量大,才有光榮的成績。希望大家理解團結力量大的重要性,人民越團結,台灣越強大,反併吞時更有力量,現在就是台灣需要團結的時候。

賴清德說,古今中外影響國家團結因素,有兩件事會影響台灣,就是「主權」與「國家認同」。民進黨創黨理念就是民主,避免國家機器再傷人,不會像228事件一樣;希望打造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解決族群問題,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台灣就是國家主人;愛、和平、非暴力也是民進黨創黨精神。多少黨外或創黨後的前輩遭迫害,從沒要求血債血還、以暴制暴,以愛和非暴力推動民主制度,如「228和平紀念日」。

賴清德表示,民進黨有兩個非常重要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位階等同黨綱,每個族群都是國家主人,各族群語言都是台灣語言,共同建構出國家,台灣主體性由各族群共同參與所建構,各族群都是台灣主人。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應互相接納。中華民國認同是國民認同中華民國,台灣認同是國民認同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中華民國這樣的理念,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具中華民國籍者就是中華民國國民。

「中華民國國民有國籍者2300萬人,中國大陸10幾億人是嗎?不是。」賴清德指出,根據《憲法》,他們沒中華民國籍,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認同的主體是2300萬人,台灣認同主體也是2300萬人。

賴清德表示,台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的交集就是台灣人民主體。台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都是對國家認同的表達方式,不應被曲解為族群對立,應相互尊重、理解和接納,才不會為了名稱被統戰滲透,破壞團結。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附屬島嶼,及符合國際法規定的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依《憲法》國名是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

「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前途決議文也是主權國家決議文、獨立現狀決議文與民主決議文,」賴清德說,要變更現狀就要經公投,非政黨或總統決定,而是公民決定。前總統蔡英文根據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提4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與堅持中華民國台灣前途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意志。

賴清德指出,根據大陸委員會民意調查,約8成民眾贊成4個堅持是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這8成民意就是守護台灣、維護民主與穩定社會重要力量。這8成民意一定要發揮力量,國家才會穩,社會才會安定,國家才會持續進步。

賴清德強調:「這8成民意,要透過一次又一次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選票,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鍊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鋼鐵般意志。」台灣社會已有非常巨大民意,要透過民主程序展現出力量,包括在政府與民意機關,認同台灣的護台,中華民國認同的反共,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略併吞。

拒絕統戰 團結反共捍衛主權

「中華民國派反共、台灣派守護台灣,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不護台的不是真台派。」賴清德說,真正的中華民國派反共,真正的台派護台,反共加護台團結力量大,自然而然可推動國家進步與反併吞。拒絕統戰守護台灣,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派,台灣獨立旗是台派,共同在一起,團結反共、捍衛主權、守護民主、壯大台灣。中華民國派反共、台派守護台灣,共同團結反共,這是當今台灣已出現的主流民意與最大公約數。

賴清德表示,台灣當前外在威脅除中共軍機艦繞台、文攻武嚇,還有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以2758號決議文封鎖台灣國際空間;中國對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的威脅,國軍無論現役或退役,都是中國滲透吸收作為匪諜的對象;中國會混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威脅,每次中國節日,都會要求在中國謀生的台灣民眾表態,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民國的祖國;中國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威脅,用宗教統戰等,有計劃、有目的對台灣滲透統戰;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談中國有多好,給年輕人多大機會,但中國經濟碰到困難,年輕人失業率也比台灣高非常多,這些都是統戰。

「中國想改變現狀,7大工業國領袖反對,」賴清德指出,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企圖。台海問題不單只是台灣問題,也是國際社會問題。為捍衛台灣、守護民主、保護人民,維護經濟發展成果,他之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提17項因應策略,希望國民團結合作。希望讓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防線,也讓台灣民主之光照亮世界團結台灣,「守護我們的主權國家,就從你我做起,從此時此刻做起。」

賴清德「十講」首場 兩岸互不隸屬、中國從未統治台灣

賴清德總統24日展開團結十講的第二講。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24日展開團結十講的第二講。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後左)「團結國家十講」,24日晚間在桃園發表第2講。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後左)「團結國家十講」,24日晚間在桃園發表第2講。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24日晚間獲邀出席桃園市客家青年會『在變局中堅守信念-民主、公義與未來的台灣客家論壇』,發表團結十講的第二講。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24日晚間獲邀出席桃園市客家青年會『在變局中堅守信念-民主、公義與未來的台灣客家論壇』,發表團結十講的第二講。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