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流鼻水、眼睛搔癢、哮喘症狀加重,這些花粉熱(hay fever)引發的症狀困擾無數人,不容小覷。專家警告,隨著氣候變遷導致花粉季節延長,過敏問題正呈現「爆炸性增長」,影響全球百萬人計的健康。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氣候變遷已改變花粉與孢子的產生和傳播模式。研究顯示,冬季霜凍提早消退、春季氣溫升高,導致植物與樹木提早開花,花粉季節延長。空氣污染加劇人體對過敏原的敏感度,而入侵物種如豚草(ragweed)擴散至新地區,引發新一波過敏潮。

花粉熱是一種由空氣中的花粉引發的過敏反應,常見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眼睛紅癢及咳嗽,嚴重者可能誘發哮喘。花粉主要來自樹木與雜草等草本植物,春季的樺樹、夏季的牧草及秋季的豚草,都是主要過敏原。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歐洲成人患有空氣過敏症,兒童比例更高達30至40%,預計到2050年,半數歐洲人將受影響。WMO一份2023年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對過敏患者的影響層面廣泛,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促進植物生長,進而提升花粉產量。空氣污染不僅刺激呼吸道,還使植物產生更具刺激性的「過敏原花粉」。

法國里爾大學(University of Lille)空氣生物學家維澤(Nicolas Visez)表示,不同植物對水資源、氣溫及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各異。例如,樺樹在夏季高溫乾旱下可能枯萎,豚草在高溫中卻大量繁殖,成為高度過敏原的入侵植物。

2017年一項研究預測,受氣候變遷影響,2041至2060年,歐洲豚草過敏人數將從3300萬增至7700萬,花粉濃度上升及花粉季延長將使症狀更嚴重。

法國過敏症聯盟(French Allergists’ Union)主席費南德茲(Severine Fernandez)警告:「我們正面臨危機,過敏問題正急速擴散。過去僅有花粉熱的患者,現在可能在一兩年內發展為哮喘。」

歐洲為因應花粉熱的挑戰,正開發「AutoPollen(花粉自動偵測)」計畫,提供花粉與真菌孢子的即時分布數據。瑞士與氣象局MeteoSwiss合作,讓患者與醫師可根據個人過敏檔案,比對全國過敏原地圖。法國部分地區設立「花粉園(pollinariums)」,種植當地主要過敏原植物,監測花粉釋放時間,幫助民眾及早服用抗組織胺等預防措施。植物學家帕斯凱(Salome Pasquet)表示:「榛樹如今在12月中旬即開始開花,這在過去未曾見過,原因就是因為冬季異常溫暖。」

日本政府2023年宣布計畫砍伐全國大量杉樹,改種低花粉樹種,以減少花粉熱影響。

歐洲國家則更注重環境物種管理,優先選擇如楓樹或果樹等低過敏原植物,並避免大規模種植高過敏原樹種如樺樹。

住在巴黎附近的建築師巴泰勒米(Simon Barthelemy)因自家花園的樺樹花粉,引發嚴重眼部過敏。他表示:「每年症狀反覆發作,若不服用抗組織胺,眼睛搔癢、疲倦不堪,還會咳嗽、夜不能寐。」

專家呼籲,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民眾需更關注花粉症防護,並支持政府與科學界合作,透過環境管理與科技創新減緩過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