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恙蟲病好發季節來臨,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指出,該縣今年確定個案已3例,提醒民眾注意防範。恙蟲病是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若未經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恙蟲病是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都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從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
衛生局指出,恙蟲病為常見的蟲媒傳染病,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傳染,人為恙蟲病的偶然宿主,不會經由人直接傳染給人,恙蟎的感染主要來自動物宿主。恙螨主要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
衛生局提醒,民眾如進行農務、踏青出遊、露營等戶外活動時,儘量避免接觸蟲媒孳生的草叢環境,可杜絕感染恙蟲病風險。建議民眾在外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皮膚裸露部位及衣物可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之防蚊藥劑,回家後應立即換洗全部衣物及沐浴;除上述防恙方式,平日民眾可針對居家環境進行滅鼠工作,並剷除住家附近、雜草道路兩旁及田埂等草叢區域以杜絕雜草叢生,避免遭恙蟲攀附叮咬。
衛生局說明,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且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倘發現以上病徵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是否有接觸草叢與相關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時診斷、通報與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