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暑假來臨,不少民眾規劃全家大小一起登山、健行或露營。臺北市動保處提醒,這段時間正值虎頭蜂繁殖期,進行戶外活動時應提高警覺,避免誤闖蜂群警戒範圍。若是在住家或人流較多的公共場所發現蜂窩,可撥打119或是1999市民服務專線,交由各地動保處安排專業人員協助摘除。
台北市動保處表示,本市鄰近山區的行政區,如士林、北投、文山及內湖等,為虎頭蜂築巢通報案件數量排名較前區域。每年7月至11月是虎頭蜂繁殖期,蜂巢規模逐漸擴大,防衛行為也較為強烈,民眾若接近蜂巢區域,容易引發攻擊,受叮咬可能引起過敏休克反應。常見的築巢地點包括住家窗框、屋簷等處,建議民眾平時多加巡視居家環境,若發現小型蜂窩,應及早通報處理。

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可遵循「防蜂指南」:
一、 應保持警覺,避免穿梭於草叢、灌木間,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並選擇表面較光滑的材質,少吸引虎頭蜂靠近或叮咬。
二、 避免使用香水或氣味濃烈的芳香產品,以免吸引虎頭蜂誤以為是食物而靠近,增加遭叮咬的風險。
三、 攜帶含有「DEET」(敵避、乙待妥、敵避胺)成份的防蚊蟲產品,另如遇巡守蜂螫叮或蜂群攻擊時,不要使用手或是棍棒等物品揮舞,避免蜂群誤認是外來刺激而擴大攻勢。
四、 如果已遭到虎頭蜂攻擊,切勿揮擊,先保護頭、頸部,並迅速向來程方向低身跑離警戒範圍,並即刻通報119協助就醫。
不過虎頭蜂群是1年築1巢,非繁殖期(7至11月)所見蜂巢多為空巢,民眾毋須過度驚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