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不只是一首歌,今年暑假,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5學生講課夏令營:屏東客庄小旅行」,將帶著小朋友,走進大武山下的五溝水聚落,帶著孩子找尋人與土地的故事。

「2025學生講課夏令營:屏東客庄小旅行」領隊、人本教育基金會老師劉威羲說,他是中壢客家人,「讓客家文化與語言紮根是我的使命。」平時是數學老師的劉威羲,正在構思、撰寫這個營隊的詳細教案內容。有別於一般活動帶著小孩到戶外參觀,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事前的準備,讓孩子「帶著問題意識與眼光,去看屏東六堆的客家。」

營隊是要帶著孩子認識客家、認識六堆,但這個營隊卻不限制參與活動學童的客語能力?劉威羲說,他覺得要讓孩子先對客家文化與客語「有感覺」,接著對這個文化「有認識與好奇」後,再認識語言,文化與語言是相關的,但不必是具備客語能力,才能認識客家文化;認識客家文化、對這個文化感興趣與好奇,自然會想要學客語,如果限縮會講客語的孩子才能參加,「這樣不適限制了客語、客家文化傳播的可能性?」

「客家人不說『再見』,客語沒有『再見』這個詞。」劉威羲舉例說,在客家庄,客家人分開時,不說再見,而是說「再來寮(再來玩)」,因此客語沒有「再見」這個詞,這和華語不一樣,「閩南語也沒有再見啊!」他說。

在營隊中,他們會教孩子同樣一個東西、動物、基本的生活用語,用華語、閩南語和客語,分別是怎麼說的。客家人一大早相遇,會說一句「恁早(早啊)」,中午和晚上都沒有午安或晚安的說法,都是問候一句「食飽吂(吃飽沒)」,藉由這些日常生活,和孩子討論一些動物、用具、主要生活用語的命名思維,藉此了解客家文化、生活日常。

​營隊將把前述思維,貫穿帶著孩子走進大武山下的五溝水聚落,帶著孩子找尋人與土地的故事;沿著彎彎曲曲的巷弄,穿梭在聚落間,追尋客家先民生活的足跡;學習用客語拜訪居民,拼湊起居民記憶裡的故事;尋找水源之地,挖掘客家先民們在六堆這塊豐沛之地安居立命的秘密;帶孩子在田裡找事忙,找問題,找更多的為什麼。

營隊孩子在五溝水親水階梯玩水及生態觀察。資料照片。人本基金會提供
營隊孩子在五溝水親水階梯玩水及生態觀察。資料照片。人本基金會提供
老師帶領孩子看石頭下的魚卵。資料照片,人本基金會提供
老師帶領孩子看石頭下的魚卵。資料照片,人本基金會提供
營隊學童下田,跟著當地青農澆水、抓菜蟲。資料照片,人本基金會提供
營隊學童下田,跟著當地青農澆水、抓菜蟲。資料照片,人本基金會提供
2025學生講客夏令營—屏東客庄小旅行
🔸日期:7/28(一)-8/1(五)
🔸對象:升小三至升國一(不限客語能力)
🔸費用:6800元/人
🔸集合地點:高鐵左營站
🔸住宿地點:屏東萬金聖母聖殿
🔸洽詢電話:07-7260833#123
🔸報名表:https://living.hef.org.tw/products/info/2025KC02

回家當「客」人夏令營 體驗客家八音、粄食、走讀客庄

「尋根美濃,藝起說客話」夏令營 5天活動全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