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際工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ITUC)今天(2日)公布「2025年全球勞工權利指數」,全球各大洲的勞工權利「如自由落體般惡化」,其中歐洲和美洲得分。創下自 2014 年開始有這項指數以來的歷史最差紀錄。僅7個國家在尊重勞工權利方面獲得最高評級,而獲得最差評級的國家則高達39個。「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未來十年內將沒有任何國家能獲得最高評級。」

國際工會聯合會全球權利指數,是對勞工權利的一項綜合審查,它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公約》和《判例法》中的 97 項指標,對全球151個國家進行調查。侵權行是從前一年四月記錄到隔年三月。評級成績從1分到5分,分數越低代表評級成績越好。

從上圖顯示,評級1表示僅零星違反勞工權利;2為重覆違反勞工權利;3為經常性的違反勞工權利;4是系統性的違反勞工權利;5為勞工權利毫無保障;5+是法治崩潰導致勞工權利沒有任何保障。

今年主要調查結果包括:全球5大洲有3大洲勞工權利指數惡化,美洲(3.68 分)和歐洲(2.78 分)創下史上最差得分紀錄。歐洲從 2014 年的1.84分持續快速惡化,是過去十年來,全球所有地區中惡化幅度最大的。

在受調查的151個國家中,只有德國、瑞典、奧地利、冰島、愛爾蘭、丹麥、挪威等7個國家獲得獲得最高評級、相比十年前的18個國家獲最高評級,明顯大幅下降。

勞工權利指數最差的十個國家是:孟加拉國(Bangladesh)、白俄羅斯(Belarus)、厄瓜多爾(Ecuador)、埃及
(Egypt)、史瓦帝尼(Eswatini)、緬甸(Myanmar)、奈及利亞(Nigeria)、菲律賓(the Philippines)、突尼斯(Tunisia)和土耳其(Turkey)。

喀麥隆、哥倫比亞、瓜地馬拉、秘魯和南非,則都發生記錄到有工會成員死亡事件。此外,有12個國家因為衝突和法治崩潰,勞工權利狀況嚴重惡化,獲得最低評級,分別是:阿富汗、布隆迪、中非共和國、海地、利比亞、緬甸、巴勒斯坦、索馬利亞、南蘇丹、蘇丹、敘利亞、葉門。

2025年僅澳大利亞、墨西哥和阿曼等3個國家勞工權利評級有改善。

調查結果指出,87%的國家侵犯罷工權;80%國家侵犯集體談判權,例如在法國,「每10份集體協議就有近4份是雇主單方面強加,沒有工會代表參與。」72%國家限制勞工獲得司法救濟的權利,這是歷史上最差的勞工權利成績。

75% 國家將勞工排除在建立或加入工會的權利外。74% 的國家阻礙工會註冊。45% 國家限制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71 個國家發生了勞工被逮捕和拘留的事件,「在法國,1千多名工會領袖和法國總工會成員,因參與大規模抗議退休金改革活動,而面臨刑事指控和紀律處分。」40個國家發生了勞工遭受暴力事件。

國際工會聯合會秘書長特里安格爾( Luc Triangle)說:「2025 年國際工會聯合會全球權利指數,揭示二戰後,建立在民主、工會權利和正義基礎上的體系遭背叛的結果。」

特里安格爾表示,各國政府數十年來共同推動解除管制、新自由主義等,導致勞工權利崩潰,剝奪了數百萬人的權利,並為極端主義、威權主義以及億萬富翁對民主的政變鋪好道路,「而這一切,現在正威脅著民主本身。」

「如果這種惡化速度繼續下去,十年內,世界上將沒有任何國家能在尊重勞工權利方面獲得最高評級。這是一場全球醜聞,但它並非不可避免;這是一個可以逆轉的蓄意決定。」特里安格爾說。

國際勞工大會將於6月10日舉行,屆時將舉行2025 年國際工會聯合會全球權利指數的特別會議,將有來自世界上對勞工最差國家的一些工會代表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