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暨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天(17日)提醒民眾,最近在北部海岸翡翠灣與北部海岸潮間帶、沙灘上,發現貌似透明小塑膠袋的東西,這其實是世界第三毒的「僧帽水母」,民眾千萬不要好奇、絕對不要觸摸,因為極可能是僧帽水母 ,牠非常毒,不論活體或屍體都有毒,大家進行水域活動,務必多加留意。

有民眾在北觀處提醒的FB貼文回應,他曾經被僧帽水母攻擊,形容上岸後,彷彿被人用鐵器重擊患部一樣,「打到身上可不是開玩笑的,患部瞬間燙傷一樣,整肢手臂麻痹,疼痛感持續好幾個小時,之字型的鞭痕持續腫脹,一週後仍奇癢無比。」

民眾公開被僧帽水母攻擊後出現的傷痕。民眾提供
民眾公開被僧帽水母攻擊後出現的傷痕。民眾提供

「僧帽水母(學名:Physalia physalis)」又稱「葡萄牙戰艦」,是一種致命的劇毒管水母。雖然僧帽水母像水母,但其實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僧帽水母棲息在海平面,部份像帆浮在水面上,其餘部份則在水底下。它們不能產生動力,隨風、水流及潮汐來移動。僧帽水母很少會被單獨發現,往往是因海流及風將多達數千隻的僧帽水母帶到同一海域。

僧帽水母是由4種水螅體組成。其中一種水螅體是一充氣的的鰾,可以令僧帽水母浮在水面。僧帽水母的鰾是左右對稱的。鰾長9-30厘米,在水面上可以延伸多15厘米,有透明、粉紅、藍或紫色。在鰾下有長觸鬚,最長可達22米,平均長10米,觸鬚上有充滿毒素的刺細胞,可以殺死細小的海洋生物。

就算是死去的僧帽水母或脫落的觸鬚,在數小時內,仍可以造成同樣傷害。僧帽水母會造成劇痛並會留下紅色鞭痕,要兩到三天才能消散。其毒素可以滲入到淋巴結,並造成更深的痛。刺也會造成過敏反應及發熱、休克及干擾心臟和肺部功能,嚴重時更會致命,但致命的例子比較罕見。

僧帽水母的毒液呈酸性,將僧帽水母浸在醋中會強化刺細胞,增加毒素傳送,造成病徵惡化。處理傷口,最好泡在稍燙的海水中分解毒素,僧帽水母經常被誤會是水母的一種,影響治療成效。

民眾如果不慎接觸 ,應立即移除已經斷裂殘留的觸手,儘速就醫確保生命安全。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最近發現北海岸潮間帶與沙灘,出現劇毒的僧帽水母。北觀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