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國際黃金價格衝破每盎司3300美元,歷史新高價。台灣銀行(17日)中午黃金存摺牌價、每公克新台幣3518元,同樣創史上新高,今年以來,黃金存摺牌價漲幅已逾25.6%。

我國央行握有1363萬盎司黃金,折算市值突破1.4兆餘元,扣除每盎司不到40美元的成本價,潛在獲利超過1.2兆元。但是央行的黃金潛在獲利,是「紙上富貴」,因為大家手中的新臺幣,央行都有等值的黃金或外匯資產作為發行準備,以維護幣信,因此不會出售 。

台灣央行金庫位於新店文園 鑰匙和密碼5人分持、共同開啟

台灣央行的1363萬盎司黃金,存放在新北市新店區的文園,被列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請憲兵看守且管控嚴密,僅部分立委曾在央行陪同下進入視察,外人無法進入。

央行與駐文園的憲兵部隊合作,隨時保持嚴密警戒並裝置現代化安控系統,啟用迄今,從未發生任何維安事件,也將持續引進現代化維安機制,加強風險意識,繼續與憲警單位密切合作,確保黃金庫區安全無虞。

據曾進入文園的立委透露,想進入文園,必須先經過重重關卡,在一條新店通往烏來的山路上,一個不起眼的營區,有人工開鑿的隧道式山洞,過了山洞,打開厚重的鐵門、經過3道鎖、3道門後,才能夠進入庫房。

文園占地2萬多坪,除了佈滿通電的鐵絲網圍牆外,最外圍是重裝備的警察,再往內有武裝憲兵駐守,最內層還有央行特聘的保全人員及24小時防盜系統,隨時與央行警衛隊連線。文園金庫的鑰匙和密碼在5人手上,進入庫房時,必須要5人分持鑰匙及密碼,才能共同開啟。

文園金庫內的每一塊金磚都有編號。央行監事會每年都會例行盤點,內部稽核嚴謹。九份黃金博物館的金磚,就是由央行出借展出。

紐約Fed地下金庫低於海平面15公尺

台灣的黃金儲備名列世界第12名,其他國家的黃金,存放在哪裡?央行表示,美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Fed)的地下金庫,是全球各國中央銀行中最大的金庫,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以BoE)則排名第2。

紐約Fed的地下金庫,建於1920年初,是全球央行中,最大、最安全的金庫。截至2024年,裡面存放總重量達6331公噸(相當於2千頭公象的體重)的50.7萬條金磚,其中近98%的黃金,由美國以外的其他36國中央銀行寄放,其餘2%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所有。

位於紐約的Fed金庫之所以能支撐此一重量,是因位處曼哈頓島的堅硬花崗岩基岩上,低於地面24公尺、也比海平面低海15公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許多國家希望將其黃金儲備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大量黃金運抵紐約Fed的地下金庫儲藏。在頂峰時期,該儲藏庫存放1萬2000多公噸的黃金。此後,黃金的存入和提取活動放緩,儲藏庫的總持有量經歷緩慢但穩定下降。如今該儲藏庫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已知黃金存放地。

紐約Fed金庫存放50萬7千根金條、總重量6331公噸

截至 2024 年,該儲藏庫存放約 50萬7000根金條,總重量為 6331 公噸。金條通過電梯,從地面運送到位於地下室的儲藏庫。一旦進入儲藏庫,這些金條就由一個由三名代表組成的控制小組負責:兩名來自紐約聯儲銀行黃金儲藏庫的工作人員和一名來自紐約聯儲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

無論何時移動黃金或打開儲藏庫中的隔間、即使是更換燈泡,這三個人都必須在場。這有助於確保黃金的妥善保管和最高安全性。

所有運入儲藏庫存放的金條都會經過仔細稱重,並檢查金條上的精煉商和成色(純度)標記,以確保其與存款人的指示相符並記錄。驗證完成後,黃金會被移至儲藏庫的 122 個隔間之一,每個隔間都存放著單個賬戶持有人持有的黃金(這意味著不同賬戶持有人的黃金不會混合)。每個隔間都用掛鎖、兩個密碼鎖和審計員的印章鎖住。隔間使用編號而不是名稱,以保持賬戶持有人的機密性。

金條大多是統一的,但存在一些細微差異,這些差異標示出金條鑄造的時間和地點等。在1986年前,美國鑄造的金條通常是長方形磚塊狀。目前在美國鑄造的金條,符合大多數海外鑄造金條長期以來的國際標準、呈梯形。

1986 年前按照美國標準鑄造的金條,金條的形狀也可以指示其鑄造地點。丹佛化驗局的金條側面是圓形的;舊金山化驗局的金條角是圓形的;而紐約化驗局的金條邊緣是方形的。金條上的標記也揭示了其生產信息。例如,金條上的一組數字通常標識其熔煉批次——製造該金條的熔融黃金——而另一組數字則表示其成色或純度。精煉商的蓋印通常標明了黃金的鑄造地點。

令人驚訝的是,金條並非 100%純金。如果它們是100%純金,金條會太過柔軟而無法保持其形狀,這會使其難以儲存或移動。因此,每根金條都含有少量至少一種其他金屬,例如銅、銀或鉑。即使含量很小,顏色的色調也可以指示特定金條的合金類型。例如,微量的銀和鉑會使黃金呈現白色,銅最常見於紅色的金條中,而鐵則會產生綠色色調。

 

圖片來源:https://www.newyorkfed.org/aboutthefed/goldvault.html
紐約Fed金庫

圖片來源:https://www.newyorkfed.org/aboutthefed/goldvault.html

外牆厚達3公尺、重達140噸的鋼筋混凝土門框、90噸的鋼柱保全

央行指出,紐約Fed金庫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外牆厚達3公尺,唯一的出入口是重達140噸的鋼筋混凝土門框,內有重達90噸的鋼柱,用門外轉輪左轉4圈,旋轉90度的鋼柱就會把門封死,密閉時,能完全隔絕空氣與水。

據紐約Fed聲稱,金庫固若金湯,兼具防火、防水、防震、防彈、防核等功能,從未發生過搶劫事件。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博物館與學習中心開放學校團體申請參觀;學校團體的參觀活動可能包括參觀黃金儲藏庫,但需視實際情況而定。

圖片來源:https://www.newyorkfed.org/aboutthefed/goldvault.html
紐約Fed金庫紐約保全

圖片來源:https://www.newyorkfed.org/aboutthefed/goldvault.html

1995年由影星Bruce Willis主演的電影《終極警探3(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以挖地道潛入紐約Fed金庫為故事題材,讓該金庫一時聲名大噪。值得一提的是,紐約Fed的金庫管理人員,移動金磚時,須穿上質輕、耐重由鎂製成的特製鞋,以防被掉落的金磚砸傷自己的腳。

美國政府黃金未存放紐約Fed 諾克斯堡存放59%

美國政府的黃金並未存放在紐約Fed,而存放在全美各個安全設施中;其中,位在美國肯塔基州的諾克斯堡(Fort Knox),存放了約5000噸的黃金,占美國黃金儲備的59%。

至於全球排名第二大的BoE的地下金庫,也是赫赫有名。BoE的金庫,存放了40萬餘條金磚(目前價值逾4500億美元)。BoE指出,該行僅擁有2條金磚,且在BoE自身的博物館展示;金庫內的金磚部分是英國財政部存放,其餘是其他30多國政府及商業銀行所寄放。

英格蘭銀行地下金庫保全現代與傳統技術結合

BoE的地下金庫擁有複雜的多人保全系統、武裝警衛,以及從未對外公布的電子保全措施。我國央行指出,據稱BoE的地下金庫仍須由一支長達90公分的鑰匙開啟,堪稱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術的一級安全防護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上任,而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託管機構倉庫內的黃金庫存,增加一倍多,今年(2025)年3月5日已達3970萬盎司(價值約1,150億美元),創1992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這是因為川普第二個總統任期上任以來,黃金交易商擔憂貴金屬可能被納入川普威脅的全面性關稅範圍內,加上美國黃金市場的交易價格一直高於倫敦,紛紛將黃金運往美國,以獲取溢價。

紐約商品交易所託管黃金倍增 川普關稅下受益者

有報導指稱,打算從BoE提領金磚的黃金交易商,已排隊到數週後;而存放在BoE的黃金,從2024年底以來,減少約2%。

另外,台灣早年,進口黃金是政府特權,民眾不得自由買賣黃金。1980年修正法令,黃金條塊進口不再受限制,但一般人仍不能出口或買賣。

1985年,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金融組提出「國內黃金市場之檢討」研究報告,建議開放黃金自由買賣。這份研究報告由當時擔任央行經研處副處長的彭淮南撰擬,經革會金融組的召集人則是央行前總裁梁國樹(時任彰化銀行董事長)。

台灣從1986年開放黃金買賣

1986年5月2日,立法院通過《管理外匯條例》修正案,將黃金、白銀排除在外匯範圍外,確立黃金只是昂貴商品,不再具有貨幣功能。

至於黃金存摺,則是出自央行前總裁彭淮南的構想。1990年11月16日,時任央行外匯局長的彭淮南,在台北舉行的第14屆中美工商界聯合會議中,以「台北外匯市場之過去與未來」為題發表演說,提出建立黃金市場的構想。

彭淮南指出,大多數的黃金都鎖在民眾家中的保險箱內,為使全體國民有更多的投資管道,消化過多的儲蓄,財金當局應允許若干金融機構發行黃金憑證,以便投資人進行黃金交易;同時,國內所存鉅額黃金,也可成為具有流動性的金融資產。

1991年6月23日,央行與財政部共同召開的第3次全國金融會議,央行建議開放黃金出口、准許發行100%實金的黃金存單、設立黃金鑑別機構、籌建有組織的黃金市場。

1995年1月,央行與財政部決議,准許銀行開辦「黃金存摺」,推出無實體黃金交易業務;並允許銀行辦理24小時黃金交易,和國際市場連線。1995年4月27日,央行、財政部及中央信託局決定成立黃金市場研究小組,以活絡黃金市場。

台灣黃金存摺之父:彭淮南 天字第一號存摺擁有者

為拋磚引玉,1997年4月,由央行副總裁轉任中央信託局理事主席的彭淮南,首開序號000001黃金存摺,是國內第一本黃金存摺,彭淮南也因此有國內「黃金存摺之父」美稱。他為了「共襄盛舉」,開戶時買了10公克,惟多年來,沒有再買賣過。

國內黃金存摺業務開辦後,黃金交易業務蓬勃發展,目前有台灣銀行、華南銀行、玉山銀行、第一銀行、合作金庫等25家銀行,開辦黃金存摺業務。

根據國內近10年銀行辦理黃金存摺業務量統計,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民間交易熱絡,民眾合計申購高達4萬7088千公克,贖回5萬1976千公克,淨贖回4888千公克,是歷年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