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洪藝晅/台南報導】台南安南區的本原街上,有一間隱身於住宅區的「棧留咖啡小館」。這間位置低調的巷弄咖啡館,在網路上以「吃得到家的味道」、「像回家的感覺」、「想吃家常菜就會來」而廣受歡迎。店內最熱銷的客家小炒、湖南肉和味噌燒肉等,全由來自新竹湖口的阿婆一手包辦,用幾十年的廚藝經驗與對食材的挑剔堅持,擄獲顧客味蕾、也溫暖遊子的心。


一走入店裡,大片落地窗光線通透,放眼望去的農田綠意,讓人忍不住放慢思緒。老闆陳虹汎在前台沖咖啡、做甜點,媽媽徐員嬌在後廚備料。客人一邊啜飲咖啡、一邊和老闆聊天,大家如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初訪者也能輕鬆融入這股自在溫馨的氛圍。陳虹汎說:「這就是南部的可愛與熱情。」


隨著中午用餐時段來臨,後廚傳來陣陣爆香與翻炒聲,不久後,色香味俱全的四菜一湯上桌,全由徐員嬌一人掌廚。沒有華麗的擺盤裝飾,簡單樸實的家常菜,道道打動人心。
細火慢煮四菜一湯 阿婆客製化的客家小炒
白色小瓷盤盛載著色澤油亮的客家小炒,醬油鹹香、辣度到位。金黃微焦的豆干,切得厚薄適中,吸附了調味精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油香滑嫩又不膩口;捲曲的魷魚,經熱鍋快炒,鎖住Q彈鮮美;翠綠蔥段與切片辣椒穿插其中,每一口都是不折不扣的「白飯小偷」。看似簡單的家常小炒,藏著不凡的經驗與學問。


「五花肉和豆干一定要先用慢火煸,逼出油脂、香氣,才能炒入味。」徐員嬌堅持選用桃園大溪的傳統豆干、阿根廷的魷魚,且有別於客家小炒常用的芹菜,他改以青蔥入菜。「這裡客人比較喜歡蔥,我就用蔥。辣椒量也可以調整。」語氣滿是對客人口味的貼心考量。
除了客家小炒,店內受歡迎的主菜還有湖南肉、味噌燒肉、香煎午仔魚及菜單上看不到的梅干扣肉。徐員嬌說,湖南肉的辣椒要小火慢煸兩個鐘頭;味噌燒肉取自豬的三角肉部位,敲斷肉筋後,使用日本秩父和台灣的味噌雙醬醃漬,以蓮藕粉取代太白粉;梅干菜則是在新屋的姐姐親自種植、採收、曬乾、醃漬,至少陳放三年。


對食材用心挑剔的徐員嬌,凌晨一點半起床,不惜舟車勞頓,趕到安平漁港。他說:「不早點去,買不到好魚,我都是買大條的海魚,養殖跟野生味道差太多。」他曾為了節省成本,嘗試用便宜的原料試煮,「結果煮完,覺得連油都不能用,全部倒掉。」
問他哪一道菜最難?徐員嬌毫不遲疑地回答:「我的餐點都很難。」他笑著說:「我都是慢慢做、耗時間的。」慢工出細活的堅持,是他對客人的責任和感情。他說:「這附近客家人很多,有來自北埔、竹東、新埔、新屋、中壢等等。大家吃得出來料理的用心。」
四菜一湯的簡餐,含藏阿婆待客人如家人的關懷,對繁忙的現代人來說,是一桌讓人想放慢腳步、細細咀嚼的飯菜。


手工餅乾裡的甜點哲學 「看心情做自己想吃的」
飽餐一頓後,店內還有賣相誘人的手工餅乾,當天有黑芝麻、巧克力和蔓越莓三種口味。不規則的外型,展現老闆親手製作的溫度與職人精神,使用全麥麵粉、新營黑芝麻和水滴巧克力。口味則是隨機搭配,陳虹汎說,「我自己想吃什麼,就做什麼。」
記者一口咬下酥脆的餅乾,烘烤後淡淡的奶油香氣慢慢散發,沒有一湧而上的濃郁甜膩,很適合害怕奶味過重的客人。對原料堅持的陳虹汎說,使用劣質奶油或久放,就會有油耗味。


一口餅乾、一口熱茶,幸福感蔓延全身。色澤低調的巧克力餅乾,表面微微龜裂、內裡濕潤,可可苦甜交錯,是深邃的「大人口味」;顆粒凹凸有致的蔓越莓餅乾,若隱若現的果乾,透出些許紅潤,微酸的蔓越莓平衡了甜味;黑芝麻口味有著淡金色的餅乾體,點綴著一粒粒黑芝麻,經過烘烤,釋放出迷人油脂香,吃得到微脆的堅果口感,芝麻香氣在口齒縈繞不去,是一種溫潤內斂的經典古早味。


一家人、一間店 就是街角最溫暖的風景
陳虹汎說,最初開店時,考量當地較少人喝咖啡的習慣,想到家裡平時吃的不錯,便決定以鹹食簡餐為菜單主軸。多年經營下來,與在地人建立了深厚情感,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因為開店,認識了很多在地人,是令我最開心的事。」
母女倆共同經營的小店,挺過了COVID-19的艱難時期,如今默默走過八個年頭。店裡母女倆分工合作外,爸爸也會加入幫忙。空檔時,他們會走出工作檯,與客人閒話家常。陳虹汎笑說:「雖然開店有辛苦的地方,但能全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