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洪藝晅/台北報導】每年4月、5月春夏之際,「賞桐花」是許多人出遊的首選行程。至今邁入第22年的「桐花祭」活動,近年舉辦形式從各地大型慶典,轉型鼓勵大眾深入客庄,用小旅行方式親近山林。今年全台14縣市累計推出33條桐花小旅行、13場桐花藝文活動,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說,希望大家一起走進「山肚裡」(sanˊ duˋ liˊ,四縣腔,指山裡)欣賞桐花之美。
客家委員會的「2025桐花祭」今天舉行記者會,包括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與苗栗縣等客家及文化相關單位共同宣告今年的桐花季開跑。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說,桐花祭活動至今邁入第22年,是客委會成立至今少數沒有中斷的活動,如今每年的4、5月,不用宣傳大家都會想到桐花祭,說到桐花祭,大家都會想到客家。

古秀妃指出,今年桐花祭特別的地方在於,4月19日將在苗栗龍騰斷橋舉辦「舊山線音樂會」,同時邀請大家拿起手機、相機拍下目前的桐花花況上傳社群媒體,告訴大家哪裡已經開花;另外也有桐花樹票選活動,都有機會獲得精美小禮物。
此外,古秀妃在現場更朗誦去年「桐花三行詩」得獎作品:樟之細路—龍潭出坑古道〉、〈醉翁賞桐〉與〈立夏承諾〉,並介紹今年同樣有三行詩徵選,「詩是生活的一部分,三行詩短短的,希望大家出門看桐花,可以寫下心情投稿」,得獎作品未來會刊登在台北、台中與高雄的捷運車廂。
隨著桐花即將綻放,各地方縣市政府陸續推出系列活動,古秀妃也提到,桐花祭為客庄的觀光旅遊、生態、美食及區域發展等面向,都帶來非常大的效益。
新竹縣文化局副局長郭秋燕分享,桐花季活動近年走入社區與客庄,透過小旅行、藝文活動吸引大家造訪;新北市客家事務局文教發展科科長吳克億說,新北結合地方團體、學校學生參與活動,大家也可以到瑞芳、石碇、三芝、三峽、土城與鶯歌等地賞桐花;桃園市也在7日先舉行記者會,同樣推出5大賞桐區,3場「桐樂會」與7條主題遊程。

桐花並非台灣原生植物,最早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重視油桐的經濟價值而鼓勵農民種植,其中又以桃、竹、苗等中部客庄地區種植最多。
由於油桐樹木材可製作成傢俱,種子可以榨成工業用油,果實更是油漆的原料之一,加上早期台灣淺山地區較為貧困,油桐樹因此如同樟腦、香茅、相思樹、茶葉等作物,成為許多客家人輔助家計的重要來源,並在客委會2002年首度推出桐花祭活動後,桐花進一步成為當代客家族群的文化象徵。
客委會表示,今年客委會與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台南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等14個縣市共同舉辦2025桐花祭,共計33條桐花小旅行、13場桐花藝文活動。
客委會表示,「客庄小旅行」網站設置桐花景點開花監測,全台共計20處,提供智慧花況預測,讓民眾能更即時掌握桐花情報,搭配全台33條桐花小旅行,提供多元的行程選擇;另外,為讓民眾能在遊客庄之餘,能將客庄在地特色商品帶回家,客委會也與70個業者共同合作推出桐花祭限定優惠店家,相關資訊請搜尋臉書粉絲專頁「桐花祭 Tung Blossom Festival」及「客庄小旅行」網站。






黃曼雯(四縣腔)
樹影日頭絲
古道靚白油桐花
跈等流水尞過家
張勝凱(四縣腔)
白鬚老人家
酒醉看花目花花
一下落雪一下花
北山(筆名)
相約五月雪
四時繫念三年桐
兩情莫負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