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洪藝晅/台南報導 】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盛大展開,今天(29日)晚間把電影院搬到中西區南門城,在戶外放映數位修復客語版《原鄉人》。春末傍晚,涼風徐徐地吹,隨著天色暗下,大銀幕亮起,觀眾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國定古蹟旁,回望1940年至1960年間、作家鍾理和一生的故事。

《原鄉人》改編自鍾理和同名小說,由「台灣電影教父」金馬導演、李行執導,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出資委託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數位修復,重新配音客語版。今天首度移師戶外,以露天電影院形式播映。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南門城播映,是數位修復客語版的《原鄉人》首度在戶外放映。洪藝晅攝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南門城播映,是數位修復客語版的《原鄉人》首度在戶外放映。洪藝晅攝
觀眾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國定古蹟旁,回望作家鍾理和一生的故事《原鄉人》。洪藝晅攝
觀眾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國定古蹟旁,回望作家鍾理和一生的故事《原鄉人》。洪藝晅攝

從影展開幕至今,幾乎每一部都有參與的戴君雅,今天特別跟媽媽一同前來,「因為是媽媽年代的電影,想來重溫過去的回憶。」在台南土生土長的他,雖然不是客家人,但因為修讀台灣文學與性別教育,特別關注台灣的族群與性別議題。

「《原鄉人》是一部經典老電影,特別選在南門城放映,讓觀影氛圍更懷舊。」策展人林杏鴻說,有別於去年第一屆的多元族群影展,只在台南真善美戲院放映,今年特別擴大舉辦,10場次分布6個放映點,還加了戶外場。「把電影帶出電影院,不同的空間會吸引不同的觀眾群,產生更多對話與交流。」他舉例,在台南大學的場次,有很多老師觀影,發現他們特別關注新移民二代教育議題。

戴君雅表示,今天跟媽媽一同前來觀影,想來重溫媽媽的回憶。洪藝晅攝
戴君雅表示,今天跟媽媽一同前來觀影,想來重溫媽媽的回憶。洪藝晅攝
母女倆拿起季刊《靛花》合影留念。洪藝晅攝
母女倆拿起季刊《靛花》合影留念。洪藝晅攝
林杏鴻說,此次影展片單以台灣出發,主題含括客家、原住民、新住民、跨國移民等。洪藝晅攝
林杏鴻說,此次影展片單以台灣出發,主題含括客家、原住民、新住民、跨國移民等。洪藝晅攝

在電影映後座談會上,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鍾秀梅回想1994年「反美濃水庫」時期,與鍾理和之子鍾鐵民共同奮鬥,當時鍾台妹坐在家中的優雅模樣,令他印象深刻。

在美濃出生長大的鍾秀梅,認為《原鄉人》的電影鏡頭,紀錄台灣60年代庶民生活與田野家鄉,非常珍貴;且鄧麗君的歌聲被保留下來,成為台灣重要資產。他以台灣文學教育家的角度來看,重新配音的電影對教學現場很有幫助,且電影中美濃道地的發音很到位。

鍾秀梅說,希望大家用更大的視野重看1980年首映的台灣電影。回看《原鄉人》拍片正逢戒嚴時期,有許多不可言說的故事隱藏其中。電影中,鍾理和與其異母弟鍾浩東之間的情感與政治脈絡,值得深究。在1940年代全世界面臨戰爭,一個家庭為何如此坎坷,背後有很大的時空背景,在「反殖民」的脈絡中,鍾家付出了重大的貢獻。

原鄉人電影台南映後講談。洪藝晅攝
原鄉人電影台南映後講談。洪藝晅攝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陳板)說,《原鄉人》是客家的故事,在禁止母語方言的年代,作家鍾理和與導演李行都無法使用客語創作,這不只對客家、而是對台灣文化造成很大破壞。客語有很多地域性差異,一直以來經過客家先進們的努力,台灣客語沒有被統一成一種,像美濃也有獨一無二的客語。

陳邦畛進一步說明,在《原鄉人》重新配音的過程中,首要考量就是「怎麼用美濃的客語語境,把美濃故事說出來,讓美濃人聽到像回家一樣。」這都要感謝美濃有很多優秀人才和語言老師,還有愛鄉協進會中,有一群愛鄉土的文化人。「今天很榮幸到台南放映客語修復版,還有現場發放的報刊《靛花》,這兩樣是給大家的禮物,期盼復振台灣多元文化。」最後他也請大家期待即將推出的電影《小城故事》客語版。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說,希望大家期待下一部重製電影《小城故事》客語版。洪藝晅攝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說,希望大家期待下一部重製電影《小城故事》客語版。洪藝晅攝
民眾一到放映現場,興奮地舉起季刊《靛花》合影留念。洪藝晅攝
民眾一到放映現場,興奮地舉起季刊《靛花》合影留念。洪藝晅攝

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陳新裕表示,很開心這次《原鄉人》來到台南放映,從第一次看到客語版就非常感動,感謝客傳會董事長一口答應提供版權。台南沒有一個固定的客庄,台南的多元族群文化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守護。此次影展也呼應了 「台南400.客家共下」 的主題,大家齊聚在有三百年歷史的大南門,一起看這部客語重製版的電影,格外有意義。

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陳新裕表示,很開心這次《原鄉人》來到台南放映。洪藝晅攝
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陳新裕表示,很開心這次《原鄉人》來到台南放映。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談及今年影展的選片主題,策展人林杏鴻說,台灣本身族群多元,此次片單以台灣出發,主題含括客家、原住民、新住民、跨國移民及族群正義等,並呼應台灣在1966年簽署的第一個聯合國核心國際人權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ICERD)》,以及3月21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林杏鴻說,客家、原住民、新住民及移工,共同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卻因屬社會少數而易落入弱勢,期許ICERD的落實與改善,提升族群文化敏感度,建構台灣為多元族群共同參與主流社會的國家。「希望隨著影展規模擴大,未來探討議題從台灣拓展至亞洲與全世界。」

影片放映後,民眾分享、聆聽彼此對於《原鄉人》所帶的感動。洪藝晅攝
影片放映後,民眾分享、聆聽彼此對於《原鄉人》所帶的感動。洪藝晅攝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南門城播映,是數位修復客語版的《原鄉人》首度在戶外放映。洪藝晅攝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南門城播映,是數位修復客語版的《原鄉人》首度在戶外放映。洪藝晅攝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年邁入第二年,共規劃10場次,精選11部影片,於台南新光影城、大南門城、新營曬書店、成功大學,台南大學以及台南藝術大學等場地放映,也安排影人或專家學者參與映後講談,讓大家從看見到認識,進而理解各族群豐富文化,以及族群平權思維。

本屆精彩片單包含首位獲得金馬獎最佳原住民導演陳潔瑤的《泰雅巴萊》、《男孩奇幻夜》;去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贏家廖克發的《野番茄》、《由島至島》;以客家族群切入探討台灣歷史脈絡的《客人主人》;聚焦戰場之下女性處境的《被遺忘的後方-女性在戰亂中逃生與成家》;講述香港移民及難民議題的《白日青春》;關注在台移工的《有時 Mama,有時 Mimi》、《我們的成年禮》以及冷戰時期後的台美混血兒尋根之旅《爸爸歐巴馬》等。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南門城播映,是數位修復客語版的《原鄉人》首度在戶外放映。洪藝晅攝
「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在台南南門城播映,是數位修復客語版的《原鄉人》首度在戶外放映。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第二屆的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今天(29日)在台南盛大展開。洪藝晅攝
觀眾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國定古蹟旁,回望作家鍾理和一生的故事《原鄉人》。洪藝晅攝
觀眾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國定古蹟旁,回望作家鍾理和一生的故事《原鄉人》。洪藝晅攝

《原鄉人》數位修復客語版全國首映 觀眾感動落淚

【朱愷元、章倩萍/高雄報導】描述台灣客家文學作家鍾理和一生的電影《原鄉人》數位修復客語版,今天(19日)下午在…

《原鄉人》客語版 回美濃故鄉重現原音

【洪俊傑/美濃報導】客家公共傳播傳基金會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數位修復的電影《原鄉人》客語版,今天(20…

《原鄉人》客語配音員齊聚 美濃的故事要用美濃客語來說

【蔡依璇、洪俊傑、洪藝晅/高雄報導】金馬導演李行電影《原鄉人》經過數位修復,並重新配上客語,在高雄電影節放映後…

許仁杰為《原鄉人》鍾理和配音 媽媽和阿婆是最給力客語老師

【蔡依璇、洪藝晅、洪俊傑/高雄報導】經典老電影《原鄉人》描述台灣客家文學家鍾理和的一生,近期透過數位修復並重新…

宋菁玲客語配音《原鄉人》鍾平妹 模仿林鳳嬌共鳴投入真感情

【蔡依璇、洪藝晅、洪俊傑/高雄報導】「小時候媽媽帶我見過鍾平妹本人」,擔任電影《原鄉人》女主角鍾平妹客語配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