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世界許多大城市的鼠患正在飆升。一項最新大型研究指出,氣候暖化、都市化和其他人類活動,造成鼠患問題變嚴重。這是首次利用全球16大指標城市的老鼠調查,了解鼠患的趨勢和原因。

1月31日出刊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一項最新研究,針對全球16個指標城市的數據統計,其中有11個城市(69%)的老鼠數量明顯增加,包括美國華盛頓、紐約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僅3座城市下滑。

全球16指標城市鼠患趨勢。翻攝自《科學進展》期刊官方《推特》
全球16指標城市鼠患趨勢。翻攝自《科學進展》期刊官方《推特》

研究發現,氣溫升高幅度越大的城市,老鼠的數量越多;人口較密集、都市化程度較高城市,老鼠數量的成長也更為顯著。氣溫暖化和城市人口增加,可能延長城市老鼠的季節性活動期和食物供應。

各城市的個別趨勢顯示,美國華盛頓的老鼠數量成長速度遙遙領先,其次是舊金山、加拿大多倫多、紐約市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研究指出,華盛頓老鼠通報數量上升趨勢,比波士頓高出三倍,比紐約高出50%。而只有3座城市下降:紐奧良、路易斯維爾和日本東京。其中紐澳良鼠患數量下降幅度最大;專家表示,這座路易斯安那州大城,可以提供其他城市如何解決鼠患問題參考。

統計分析顯示,超過40%的老鼠數量增加,是因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導致的暖化造成。研究主要作者、里士滿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生物學家理查森(Jonathan Richardson)認為,一切都歸結於性和食物,「我們發現,在氣候變暖最快的城市裡,老鼠數量的增加趨勢越強,可能是因為這種小型哺乳動物,在寒冷的季節會面臨生理挑戰。如果氣候變暖,冬天晚1至2周、春天早1至2周來臨,一年就有可達4周時間讓老鼠在地面上覓食,獲取更多的食物,甚至擠出1至2個生殖週期。聽起來可能不多,但一隻母鼠每個月都可以產一窩、每窩8到16隻的小老鼠,」理查森說:「這是加速老鼠數量增長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指出另兩個重大的統計連結:城市化(urbanization)進程加速與城市人口密度提高。專家指出,老鼠喜歡建築密集的環境、靠近人類和人類排泄物。多位專家認為,基本上老鼠可視為「與人類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

紐約市滅鼠專家科拉迪(Kathleen Corradi)表示:「老鼠(rats)是繼人類和小家鼠(house mice)之後,第三大成功的哺乳動物,它經過進化和改造,得以與人類共存,」「牠們跟隨人類穿越各大洲,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休士頓鼠類專家帕森斯(Michael Parsons)指出:「當囓齒動物數量過多時,人類就容易生病,機動車會無法使用,精神健康狀況會下降,還會引起火災,食物也會變質。」「人們確實害怕老鼠,因為這種生物會讓人生病,人們天生就怕牠。」

巴黎奧運/鼠王臭名遠播 市政府防鼠大動員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巴黎奧運即將於台灣時間週五登場,花都巴黎將許多比賽場地設定在協和廣場、艾菲爾鐵塔下、巴黎…

理查森和科拉迪都認為,觀察幾個鼠患減少的城市,可能有助於滅鼠,「關鍵的答案不是增加毒藥或陷阱,而是預防。」理查森指出:「在紐奧良,專家努力走進社區,舉辦教育研討會和活動,與居民討論如何才能讓房子更不容易出現老鼠。」紐約市近期加強滅鼠行動,包括將街上的垃圾袋換成防鼠容器,這在理查森的數據中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但滅鼠專家科拉迪表示,早期成就已令人鼓舞。紐約市已招募人員加入一支精英滅鼠隊伍,名為「紐約鼠幫」(NYC Rat Pack,暫譯),儘管這仍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賽門斐瑟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健康與鼠類科學家拜爾斯(Kaylee Byers)表示:「隨著城市氣候變暖、城市化和人口密度增加,我們為老鼠創造了更多的資源,這可能導致老鼠數量進一步增加。但我們可以有更好方式對抗,因為最終人類需要與城市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共存,即使與老鼠共存。」密西根大學保育學家卡特(Neil Carter )則認為:「完全沒有老鼠是不可能的。但必須忍受這些在城市中大量出現的老鼠,是不健康的看法。」

印度洋小島老鼠繁殖失控 直升機投毒滅鼠避免瀕危海鳥遭捕食

【於慶中/綜合報導】位於印度洋南部海域、靠近南極的小島「馬里恩島」(Marion Island),屬於愛德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