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7日)表示,從泰國來台23年的雌性雙角犀鳥「白目」,因嚴重體腔發炎不治死亡,此物種以成對生活著稱,動物園將密切關注牠的伴侶「紅目」的健康狀況。
台北市立動物園網站指出,雙角犀鳥又被叫做印度大犀鳥,分布在中國雲南、印度、印尼、泰國等地,是成對或家庭式群居的樹棲鳥,因野外族群數量正逐漸減少中,被列為易危物種。
由於雄、雌雙角犀鳥的外型相似,動物園2001年底從泰國綠山動物園交換1對個體入園時,就以最容易區別的眼睛虹膜顏色替牠們命名,雄性為「紅目」、雌性為「白目」。
動物園今天表示,12月26日,保育員觀察到24歲的「白目」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獸醫團隊檢查發現牠有貧血、白血球及肝臟指數高、肝臟及胃腸發炎狀況。經過積極治療並安排住院,「白目」的狀態曾一度好轉,但整體病情仍逐漸惡化,在今年1月4日不治死亡,初步病理解剖顯示牠的體腔發炎嚴重,導致消化道沾黏及肝病變。
動物園指出,雙角犀鳥向來是成雙成對,「白目」與「紅目」雖沒能成功孵化下一代,仍共同走過23個年頭,如今少了「白目」的陪伴,「紅目」成為目前園內僅存的雙角犀鳥個體,保育員及獸醫師將特別關注牠的生活及健康狀況。

雙角犀鳥「白目」
24歲的雙角犀鳥「白目」自泰國綠山動物園交換來台,原本居住於台北市立動物園熱帶雨林區,日前因體腔嚴重發炎死亡。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雙角犀鳥「紅目」
雄性雙角犀鳥的嘴喙和頭盔較大,眼睛虹膜顏色為紅色。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