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有「台灣最美森林鐵路步道」美譽的嘉義縣阿里山鄉眠月線,神祕沉靜氣息,是許多登山客的夢幻名單。近期眠月線上的舊塔山車站月台旁,新建全新「生態公廁」完工啟用,盼帶給旅客更方便、舒適的如廁體驗。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台灣山盟公益協會,於眠月線舊塔山車站旁,打造全新的生態廁所「方便屋」。有別以往的生態廁所,「方便屋」設計採乾濕分離,區分尿液與糞便,再各別以過濾排放、堆肥分解方式處理。
山盟公益協會指出,傳統就地掩埋的方式雖曾被視為自然分解的過程,但隨著登山人數大幅增加,土壤分解能力已不堪重負。「方便屋」結合以往國內生態廁所的累積經驗,與國外成功案例創新概念,採用乾濕分離設計,透過糞便堆肥發酵分解及尿液過濾排放的方式,提供登山者便利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護與環境永續,落實「無痕山林」理念。
林業署嘉義分署說明,「方便屋」以阿里山的柳杉為主要建材,秉持環境友善與實用性的設計理念,提供寬敞內部空間,並充分考量使用者便利性和隱私需求,經過來往登山客實際體驗,均一致認為「方便屋」名符其實。


嘉義分署強調,「方便屋」所有的建材、設備皆是以人力搬運抵達車站現場,再進行組裝,請山友珍惜使用。並呼籲民眾享受大自然的同時,應愛惜山林環境,遵守無痕山林原則。進入山林前,務必做好行前規劃,確認天氣預報,攜帶必要登山裝備,並熟悉步道路線,以確保登山安全。
眠月線1915年正式完工通車,全長9.26公里,起於阿里山新站,止於石猴站,為阿里山林場線鐵路兩條主線之一。終點石猴高海拔2318公尺,最大坡度達千分之33,是一條路線崎嶇且風景迷人的森林鐵道。
1999年因921大地震,整條路線坍方崩壞,眠月線鐵路嚴重毀損而暫停行駛,八八風災後鐵道舊線及車站更顯頹圮不堪,然而,斑駁錯落的時空感,卻更顯眠月線之難得與靈氣,為回溯台灣林業史必走之路徑。今年共有13萬人次申請進入眠月線,核准7萬3000人次。
嘉義分署表示,自COVID-19疫情以來,國人戶外運動風氣日增,熱門山徑上的衛生紙及異味問題,往往日益嚴重。面對此問題,嘉義分署接受台灣山盟公益協會「方便屋捐贈計畫」,繼分署於水源充沛的眠月站設置沖水式廁所之後,能更加有效的改善眠月線登山者如廁難題。
嘉義分署指出,此次「方便屋」的落成,象徵政府與民間力量攜手合作的成果,除了感謝山盟的貢獻,也期盼未來能持續透過公私協力改善山林環境,提供更舒適的登山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