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房租成未來一兩年通膨推力。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今(23)日發布「台灣消費者預期與政策反應調查」,台灣消費者預期生活成本在1年後平均上升11.3%,較去年同期調查的9.3%高出2個百分點,顯示通貨膨脹壓力在未來一年不易緩解。值得關注的是,近3年有約24.3%的房東漲租,且未來1到2年,約有3成的房東計畫調漲租金,將成為近年居高不下的通膨壓力來源。
中研院經濟所考量消費者對物價的預期,是影響當期物價水準的重要因素之一。總體經濟預測小組從2023年10月起,每半年進行一次「台灣消費者預期與政策反應調查」,瞭解台灣的消費物價環境。
今年10月的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消費者預期生活成本,包括經常性生活的整體開銷,在1年後平均上升11.3%,較去年同期調查的9.3%高出2個百分點。受訪者預期「交通與能源開銷」的平均漲幅達15.9%,「食物(含外食)開銷」漲幅則達12.0%。
儘管布蘭特原油期貨(Brent crude)價格從今年10月初約每桶81美元的近期高點,降至12月中的75美元以下,但台灣消費者仍預期,未來交通與能源開銷將顯著增加,可能與今年4月和10月的電價上漲相關。電價調漲,逐步推升其他商品和服務價格,尤其是外食成本,進一步加重家庭負擔。這使消費者認為,未來一年內食物開銷可能持續攀升。
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變化預期方面,有87%的消費者預期1年後CPI將上升,較去年同期的82%提高5個百分點;預期1年後CPI上升的中位數,也從去年同期調查的2.75%,上升到3.%;預期1年後CPI通膨超過2%的受訪者比例,從去年同期的71%上升至78%。
「這些數據顯示未來1年通膨壓力不易緩解。」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兼代理副所長楊淑珺指出,近期物價上漲的原因包括颱風導致蔬果價格飆升、外食和房租持續上漲。房租年增率更從今年8月的2.45%升至11月的2.66%,創下自1996年6月以來的最高漲幅,創28年以來新高紀錄。
對此,中研院經濟所特別調查租金補貼的政策反應,政府2022年7月開始推出「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提供50萬戶租金補貼,2024年12月17日宣布該政策延長至2026年,將規模擴大涵蓋到75萬戶。鑑於房租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希望瞭解租客申請意願以及影響房東調漲租金的因素。
調查顯示,僅17.1%的受訪租客,在2022年至2024年內申請租金補貼。未申請租客中,35.3%因資格不符,26.9%則擔心申請補貼導致房租上漲。
房東方面,近3年約有24.3%的房東調漲租,平均年租金調漲幅度為2.02%。主要調漲原因包括:物價和工資上漲導致房屋維修成本增加(約占76.2%)、房屋稅和囤房稅調升(約占33.7%),以及因為房客申請租金補貼(約占19.7%)。未來1到2年,約有3成的房東計畫調漲租金,整體受訪房東預計平均調漲幅度為2.32%。
中研院經濟所認為,房租相關的CPI通膨壓力在未來1、2年內可能居高不下。除了物價普遍上漲,租金補貼及相關稅率調升,也是推動房租上漲因素。
楊淑珺表示,租金補貼是否需要放寬資格,必須嚴肅考慮,因為放寬資格將使政府支出更高,也可能進一步推動CPI,房租有諸多因素影響,必須審慎考量。
對於中央銀行12月理監事會未再祭出新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楊淑珺則說,央行認為房價上漲的預期已有改善,但目前房市量下跌、價格鬆動不明顯,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究竟短暫喊卡,還是明年又會持續,要繼續關注。
這這次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2.06個百分點。政策反應調查除市話和手機,也加入網路問卷,以增加房東與租客的樣本數量,共計受訪租客586人,房東421人。中研院經濟所提醒,經濟政策的效果,需嚴謹評估才可得知。此調查目的在於提供初步、即時評估,作為政府政策調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