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藝晅、李台源/台北報導】每年的12月28日是「全國客家日」,因為這一天是客家人在36年前發起「還我母語」運動的日子,但現在只要談到客家政策,太少客家人會講客家話,絕對是排名第一的話題。今天在一場座談會上,倉儲公司董事長黃仁安提出別具一格的觀點:「如果一所大學的『客家系』,學了沒有地方運用,吸引力在哪裡?」他建議要增加客語的附加價值。

台灣客社今(20)天在台北基督長老濟南教會舉辦「講論台灣客家事座談會」。台灣客社社長陳彩仁表示,希望提供一個交流溝通平台。客委會前副主委周江杰也說,今天與談的客家人士,包括客家委員會、民間團體、商界、媒體與文化界等,希望體現不同領域對客家事務的見解、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客家。

台灣客社今日舉辦講論台灣客家事論壇。李台源攝

擔任與談人的客家委員會主委古秀妃指出,全台灣有四百多萬客家人口,超過一半住在都會區,但客庄是客家人的養分,因此客委會積極投入資源,幫助青年返鄉,希望年輕一代有底氣回到家鄉,當有基本的生計能力後,青年能投入公共事務、為他人服務。

古秀妃表示,公共議題並非與客家人沒關係。今天出席論壇之一的政治受難者、陳欽生是馬來西亞客家人,她過去擔任台南市客委會主委任內,就曾邀請陳欽生到成功大學分享歷史故事、搭配客家美食,用軟性方式,讓大家有不同角度來認識客家。

「客家要跨族群、跨領域、跨越各種議題,把客家做大。」古秀妃強調,客家必須關心社會發展、社會公義,不能只關心自己的議題,包括台灣客社在內的民間力量,都要繼續培養下去。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李台源攝
客委會前副主委周江杰。李台源攝

寶島客家電台創辦人陳貴賢分享,在戒嚴時期,媒體、報章雜誌被黨政軍控制,「地下電台」、寶島客家電台,歷經抗議、解禁,一路走到了現在;「現在一個人都可以建個電台,甚至是屬於自己的電視台。」他期勉後生,要把握這樣的機會,讓客家被更多人看見。

擔任倉儲公司董事長的黃仁安,則以商界視角指出,儘管有《國家語言發展法》保障客家語,但缺乏有效的文史深耕和普及環境,讓年輕一代沒有熱情學習客語,「大學的『客家系』,若學了沒有地方運用,吸引力在哪裡?」他在印尼、馬來西亞,遇見許多客家華僑,「他們只要聽見你說客語,就會很熱情,」他建議,大學客家相關科系,應該加入貿易與文化課程,增加客語的附加價值。

出生苗栗客家、現任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的謝佩芬則表示,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客家人應該對「自家个文化」有信心,在社會上展現自豪感、認同感。他說,台灣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不會壓抑任何文化,「國際化不是要把大家變成一模一樣,大家要的全球化,必須要能夠越在地、越台灣。」

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仁安。李台源攝
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貴賢。李台源攝
客語歌手羅思容。李台源攝

作為客家文學、音樂創作人的羅思容則認為,音樂擁有強大的力量,「一首歌的力量,包含語言、文化內涵所有的一切,」歌詞有生活內涵、感情表達、節奏聲音,「而語言是文化的鑰匙,」要如何從語言展現出族群文化特色、如何思考世界價值、感情表達,都有關聯。

「影視、新聞內容是能連結世界的,」客家電視台台長向盛言說,他以客台的製播節目舉例,「客家製噪」活動就是打破電視螢幕、線下走向觀眾,透過演唱會,展現客家音樂的多元面向;此外,疫情期間,客家電視台推出疫情記者會「客語即時翻譯」,協助客庄鄉親掌握最新的防疫消息。

在座談會交流提問階段,有民眾詢問古秀妃對於「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一事的看法。古秀妃回應,客委會尊重所有人稱呼自己語言的名稱,也希望大家能理解Holo人(河洛人)為何稱自己的語言叫台語,同樣地,也希望其他族群尊重客家人反對稱呼「臺灣台語」的意見,每個族群都有其歷史脈絡需要被瞭解。他強調,台灣是多元社會,如果只能有一種意見,就無法對話。

古秀妃也說,不同世代對族群母語稱呼的議題,也有不同看法,包括她本人,因為成長背景、家庭、社區都是多族群、多語言,因此他不認為「臺灣台語」的名稱不尊重客家,「但我也不會因此否認客家朋友反對改名的意見,我尊重每個世代、族群,稱呼自己語言的不同看法。」

客家電視台台長向盛言。李台源攝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右二)與白色恐怖受難者、馬來西亞客家人陳欽生(左一)合影。李台源攝
台灣客社社長陳彩仁。李台源攝
台灣客社今天在濟南教會舉辦台灣事論壇。李台源攝
台灣客社舉辦客家事論壇。李台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