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在照相器材便捷的時代,哪個瞬間會讓你想按下快門或拍照按鍵?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將於18日(三)舉辦「客籍攝影家劉安明及葉裁的少年夢想」講座,帶大家回看兩位攝影師一甲子的成長路。透過攝影家獨特的視角、被鏡頭留下來的瞬間,觀眾可以學習不同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隨著時間流逝的文化。

講座邀請出版《光景:葉裁.攝影創作六十年》客籍攝影家葉裁、《真藝-劉安明攝影集》的總編輯羅烈師,帶大家走進紀實攝影大師眼中的客庄。

葉裁通常以影像溝通,不常演講。專注拍照一輩子的他,將分享他從放牛到對相機好奇,一路師從鄭桑溪及風景攝影大師Ansel Adams,在伊士曼邊工作邊練習暗房沖印技術,返回台灣後,安靜低調走訪各地數十年,紀錄珍貴影像的心路歷程與轉折。

1946年出身彰化二林的葉裁,年少時即立志以攝影為業,記錄臺灣鄉土文化逾一甲子,其豐厚影像生命史,成為認識臺灣客家影像歷史的重要篇章。作品中蘊涵的族群認同、鄉土意識,是探索戰後三、四○世代攝影工作者的重要途徑。葉裁拍照至今的影像,展現對客家的人文關懷,以生命實踐對家鄉的熱愛。

客籍攝影師葉裁,以逾一甲子的攝影鏡頭,拍下臺灣客庄及社會變遷的瞬間畫面。資料照
客籍攝影師葉裁,以逾一甲子的攝影鏡頭,拍下臺灣客庄及社會變遷的瞬間畫面。資料照

講座另一位與談人是《真藝-劉安明攝影集》總編輯羅烈師,他將分享劉安明在60到70年代的青年階段,如何透過影像凝視由農轉工變遷中的客庄,眼快心快手快鏡頭下的常民容顏與人文情懷。出生於日治昭和4年(1929年)屏東海豐的劉安明,13、14歲跟著大哥學習專業攝影,曾開設「真藝攝影」照相館。

一生勤於精進暗房技術的劉安明,騎摩托車出入南部客莊、山海河壩、追索人群的光影一瞬間,從寫真拍到寫意,直到80幾歲不良於行這才卸下喀滋作響的機械快門聲,為南部保留珍貴的劃時代紀實影像,以行動實踐臺灣攝影寫實精神,素有南部三劍客之稱。

羅烈師是新竹湖口老街人,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副教授。長年沉浸於大學的研究、教學與服務,偶爾因人類學、史學與客家被召喚而常民寫作,不時遊走於社區、地方、博物館間說書。《真藝-劉安明攝影集》是他人生第一本編輯的攝影集,講座中也將分享其心路歷程。

台灣紀實攝影先驅劉安明攝影師。廖文琪攝
台灣紀實攝影先驅劉安明攝影師。廖文琪攝

《光景:葉裁.攝影創作六十年》 和《真藝-劉安明攝影集》已在竹中圖書館一樓展示。竹中圖書館歡迎大家先到館翻閱,聽完講座之後,走進鄰近的村莊,練習透過鏡頭來呈現生活周遭的世界。

竹中圖書館表示,這學期安排兩場以「客家」為主題的講座。一場是攝影家的對談;一場是紀錄片《客人主人》。希望將文化向下紮根,來到中學。其中羅烈師老師同時是紀錄片的歷史顧問,也是《真藝-劉安明攝影集》總編輯。這樣的文化行動也是可以提問的要點。

「客籍攝影家劉安明及葉裁的少年夢想」講座將於12月18日(三)下午1點到3點,在新竹高中圖書館三樓多功能視聽室舉辦。採事先網路報名,歡迎竹中師生、校友、家長和社區民眾一起來聽故事。

攝影集導讀:《光景:葉裁.攝影創作六十年》 行上鄉土文化紀實个長路

文/陳板 認識攝影家葉裁,大概是我跟彭啟原導演開始記錄客庄沒多久的事。 當年為了挖掘客庄的故事,必須從文獻資料…

「攝影掃地僧」塑膠袋包底片相機 客籍攝影家葉裁新書《光影》:記錄腳踏實地的一甲子

【李台源、蘇佑昇、何柏均/台北報導】「攝影這條路用走的,不知不覺走了60多年」現年78歲的攝影師葉裁說。他小心…

悼!台灣紀實攝影先驅 劉安明辭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當代紀實攝影大師劉安明今晨辭世,享耆壽95歲。劉安明自1960年代投入寫實攝影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