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國際緊張局勢升溫,正值烏克蘭和中東戰火燃燒、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將再度入主白宮,以及德國本月因執政聯盟瓦解而面臨提前大選之際,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發行736頁的個人回憶錄《自由(Freiheit)》,提到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並深入剖析自己任總理時的思想和行動。此書由梅克爾和其長期顧問鮑曼(Beate Baumann)合著,在全球翻譯成30種語言。中文版於今(27)日上架,由堡壘文化出版。
梅克爾自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冷靜沉穩、處變不驚的領導風格而青史留名,有「德國鐵娘子」之稱,任內歷經4任美國總統、4任法國總統與5任英國首相。在2021年卸任以後,民眾對其執政褒貶不一,批評聲音包括對莫斯科過度軟弱、過度依賴俄羅斯廉價天然氣而陷入危殆;還有對移民敞開大門的政策,被認為引發動盪,造成極右派勢力崛起。
現年70歲的梅克爾卸任後淡出公眾視野,她把想法寫進回憶錄《自由》。書中堅定捍衛自己領導歐洲第一大經濟體16年的作為,否認當前任何一場動亂是因為自己的過失引起,包括庇護移民和對俄羅斯的政策。
在中國問題上,她在書中指出,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存在理念上的根本分歧。回憶兩人初次見面,是在2010年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時。成長於共產東德的梅克爾,對共產主義有深入認識,認為自己足以向習近平精準提出有關中國政治體制與中國共產黨角色問題,然而對方仍稱,梅克爾誤把中國視為另一個東德,指控她對中國人權等批評為「對中國缺乏真正瞭解」。
對梅克爾來說,「社會上不存在一個能為所有人找到最佳道路、並決定一切的團體,因為這將導致個人的不自由。」此一信念是她和習近平之間存在的根本分歧。她曾多次與中國異議人士碰面,她雖能幫助受迫害的個案,但無法改變中國對異議人士的系統性壓迫。
但儘管與習近平在價值觀上存在分歧,梅克爾仍選擇在符合德國利益的領域,展開中德政治上的務實合作。包括2014年中國與歐盟展開「中歐全面投資協定」(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談判,以及與中國在對抗全球暖化議題上,共同建立全球秩序框架。
梅克爾認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能減少外資在中國面臨的不公平限制,為歐洲企業提供更廣泛的市場准入,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也能保障德國國內就業機會;與中國在氣候保護領域共同建立全球秩序框架,同樣也是符合德國利益。梅克爾指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在她任期結束時,中國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為31%,美國第二為13.5%,德國1.8%,若中國能實現習近平於2020年聯合國大會時許下「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承諾,」對德國甚至是全世界都有好處。
在回憶錄談習近平的章節最後,梅克爾的落腳仍是批評。她舉「一帶一路」與「九段線」為例,說明習近平提出將新絲路視為中國落實多邊主義的體現,但事實上,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反而加劇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依賴,限縮自身的主動權。
此外,2016年7月,國際仲裁法院對南海爭端的裁決已否定中國的「九段線」主張,但中國卻無視國際法,繼續南海的擴張行為,引發周邊國家強烈反對,也拒絕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台灣尋求解決方案。梅克爾說,這些具體案例,證實當前「中國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上說的多邊主義信念,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2015年歐洲難民潮期間,梅克爾因為拒絕驅逐奧地利邊境為數眾多尋求庇護者,導致逾100萬人進入德國,助長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崛起而挨批。對此,梅克爾重申「歐洲永遠必須保護其外部邊界,」同時強調「繁榮和法治永遠會讓德國和歐洲成為人們心之所嚮」。
在對俄羅斯關係上,梅克爾捍衛自己多年來與蒲亭(Vladimir Putin)接觸的作法。她認為「儘管有這些困難」,但她認為自己「沒有斷絕與俄羅斯接觸,透過貿易維繫關係的作法正確。」她回憶2007年訪俄時,蒲亭明知她怕狗,竟故意帶來飼養的黑色拉布拉多,讓狗坐在她腳邊,蒲亭還覺得很好玩。
梅克爾形容蒲亭「永遠在提防著、害怕遭人擺布、隨時準備好進擊,包括一邊行使權力、一邊大秀馴犬功夫,以及讓別人等他。」「有專制獨裁傾向的政治人物令川普(Donald Trump)為之傾倒」。
她同時為自己2008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高峰會時,反對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一事辯護,強調「以為候選國地位,就可以阻止蒲亭侵略烏克蘭,只是個虛幻的想法。」據她瞭解:「若沒有在2008年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戰爭恐更早爆發。」儘管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看法和她大不相同,她仍堅持只能用其他方式協助,也就是讓烏國在各方面做好國防準備。
在能源議題上,外界批評梅克爾允許經波羅的海連結德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她強調,北溪1號(Nord Stream 1)由在她之前擔任總理的蒲亭老友施若德(Gerhard Schroeder)簽署。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雖於俄羅斯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Crimea)之後由梅克爾批准,但她主張,「當時要德國和歐洲聯盟諸多成員國的企業和天然氣用戶,接受必須從其他來源進口昂貴液化天然氣,有其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