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台北報導】音樂不分語言與國界,客家委員會邀請5位活耀於國際樂壇的台灣當代作曲家於客庄駐村創作,並與國家交響樂團「NSO」榮譽指揮呂紹嘉、享譽國際樂壇的德國音樂家約格.魏德曼(德語:Jörg Widmann)合作,舉辦作曲工作坊,邀請台灣新世代的年輕作曲家參與,讓世界有新的媒介「音樂」來認識台灣。對此,竹東客庄出生的呂紹嘉表示,有機會從客家出發,讓下一代作曲家獲得靈感,進而邁向世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文化傳承。

呂紹嘉用「現代的莫札特」來形容魏德曼,無論是作曲或是單簧管演奏具有相當高的水準,更集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揮家身分於一身,並有多部大型歌劇作品,「我不知道他怎麼可以做這麼多事情。」呂紹嘉分享,魏德曼與台灣有特別的情感,這次願意花兩週時間,不只在台灣開音樂會演奏,更與台灣作曲家交流,希望大家能好好用這次機會學習。

魏德曼則用「在音樂上的家人」、「最珍貴的一塊」來形容自己與NSO合作及多次來台灣的經驗。他感謝客委會對年輕作曲家的支持,同時引用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的名言,「傳統不是對灰燼的膜拜,而是火炬的傳承」來說明對客家文化、現代音樂的看法。魏德曼說,當代音樂與古典音樂距離可能非常遙遠,但放在一起則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中,找到兩者之間的的親密與相符性。

魏德曼引用馬勒的名顏,「傳統不是對灰燼的膜拜,而是火炬的傳承」說明對客家文化、現代音樂的看法。李台源攝
魏德曼引用馬勒的名顏,「傳統不是對灰燼的膜拜,而是火炬的傳承」說明對客家文化、現代音樂的看法。李台源攝
呂紹嘉表示,能邀請魏德曼來台與年輕作曲家交流,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李台源攝
呂紹嘉表示,能邀請魏德曼來台與年輕作曲家交流,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李台源攝

客委會此次2年期的「以樂會客2.0」計畫,由呂紹嘉擔任總顧問,邀請陳可嘉、林京美、顏名秀、李元貞與王怡雯等5位作曲家參與,將創作20至30分鐘以上不等的2首作品,包含以客家文化為主軸發想的創作,以及進行作曲工作坊。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說,過往客委會與NSO合作,在國際巡演多首客家為主題的創作曲,如今更進一步邀請作曲家到客庄駐村,感受客家人生活的環境、山水與故事,由作曲家利用專業,為客家文化做出豐富、有意思的音樂。「客家老的、傳統的庄頭,借助大家的專業,發揮出新的生命,讓國際的朋友可以透過音樂認識客家。」

參與駐村創作計畫的作曲家顏名秀分享,身為台中人的他選擇到苗栗駐村,因為每次搭火車回到台中,三義鄉鯉魚潭村的美麗景色,總是吸引他拿起手機紀錄,他的臉書甚至有一個相簿專門記錄從火車窗戶拍攝的鯉魚潭村景色。他也說,透過一系列的計畫與駐村,讓他從一個對客家文化不理解的非客家人,慢慢開始瞭解客家,未來也希望能持續透過創作深入探討,深入認識台灣的客家。

另一為駐村音樂家林京美選擇了新竹北埔駐村,期間他參與古蹟導覽,品嘗美食與實際深入訪談,用音符寫下他做為「外來客」踏入山城北埔的印象,「不是客家人的我,本來以自己為跟客家文化有距離,但實際上發現生活上其實都跟客家有很多連結。」

呂紹嘉用客語補充,他認為客語及客家文化雖然居於弱勢,但擁有非常悠久、豐富的歷史,是值得珍惜的文化。「客家」在音樂上的定義非常廣泛,此次計畫邀請不同背景的作曲家從客家出發,「用世界性、現代性的音樂語言推廣向國際」,展現強大的企圖心,表現台灣多元文化。

呂紹嘉說,計畫不只有世界一流的魏德曼參與,還有台灣具代表性的5位壯年作曲家,客家文化出發,帶領還在學習的青年作曲家,非常具有傳承精神與意義。

客委會表示,「以樂會客2.0」將首次舉辦「國際作曲家工作坊」活動,透過公開徵選方式,培訓10位具潛力的青年作曲家,進行為期兩週的工作坊,亦邀請NSO榮譽指揮家呂紹嘉、客席音樂家魏德曼,和台灣當代音樂家及作曲家開設專題課程,盼提升與激發青年作曲家的創作實力及視野,傳承與發掘台灣更多元的文化。

客委會表示,此計畫最後的新創作品,將經多位國際及台灣專業作曲家評選後,於NSO樂季首演。更多資訊未來可至客家委員會官方網站及NSO國家交響樂團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古秀妃表示,2年期的「以樂會客2.0」計畫旨在以音樂作為無國界的語言,深化創作者對客家元素的理解。李台源攝
古秀妃表示,2年期的「以樂會客2.0」計畫旨在以音樂作為無國界的語言,深化創作者對客家元素的理解。李台源攝
呂紹嘉(右起)、古秀妃、魏德曼。李台源攝
呂紹嘉(右起)、古秀妃、魏德曼。李台源攝
參與計畫的青年作曲家共同合影。李台源攝
參與計畫的青年作曲家共同合影。李台源攝
青年作曲家仔細聆聽呂紹嘉的分享。李台源攝
青年作曲家仔細聆聽呂紹嘉的分享。李台源攝
右起魏特曼、呂紹嘉與客委會主委古秀妃。李台源攝
右起魏特曼、呂紹嘉與客委會主委古秀妃。李台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