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近年極端氣候造成海溫升高,嚴重威脅各大海洋中的珊瑚生存,包括澳洲大堡礁、亞洲的「珊瑚三角」都已出現高比例的白化現象,珊瑚正快速的死亡中。但科學家日前傳來驚喜的新發現,在大洋洲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的探險中,發現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獨立活體珊瑚,長達34公尺,最寬處直徑32公尺,高5.5公尺,約5座網球場大,比世上體型最大的藍鯨還要長,至少已在海底生長了300至500年。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由《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與各地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這些珊瑚仍非常健康,在附近的淺珊瑚礁隨著海水溫度升高而快速白話的情況下,提供了「希望的燈塔」(beacon of hope)。所羅門群島探險隊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單株活體珊瑚,超過了先前在美屬薩摩亞群島(Samoa)發現的記錄保持者「大媽媽」(Big Momma)。

報導指出,團隊到太平洋遠處考察氣候變遷對珊瑚造成的影響時,1名攝影師在海中發現這株巨無霸珊瑚,原先以為是一艘沉船,後來證實是由近10億隻珊瑚蟲組成的生命體,年齡初估在300至500歲間。探險家薩拉(Enric Sala)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發現,「就像找到世界上最高的樹」,說明了為什麼世界應該保護更多的海洋,這珊瑚就像是深藏在海底的「健康綠洲」,「當我們可以用衛星和無人機觀察每一寸土地時,海洋深處仍然存在著這樣珍貴的謎團」。

「原始海洋」(Pristine Seas)探險團隊的首席科學家提默斯(Molly Timmers)20年前在薩摩亞發現了「大媽媽」,「雖然『大媽媽』看起來像放在珊瑚礁上的一大匙冰淇淋,但這個新發現的珊瑚就像冰淇淋開始融化,沿著海底無止盡地蔓延」。提默斯指出,這株在所羅門群島發現的珊瑚品種是「柱形雀屏珊瑚」(Pavona clavus),形狀呈現波紋狀,與海洋表面相呼應。珊瑚大部分呈現棕色,帶有亮黃色、藍色和紅色的斑點。

海溫飆升澳洲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 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

【於慶中/綜合報導】全球最大由生物組成的單一結構澳洲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一片在…

珊瑚科學家布朗(Eric Brown)表示,大型珊瑚具有很高的繁殖潛力,這使它們在幫助珊瑚礁復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附近的淺海珊瑚礁已因海洋變暖而退化,但在稍深的水域中目睹這片大型健康的珊瑚綠洲就像一座希望的燈塔」。

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兼任副教授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在所羅門群島發現的珊瑚將成為當地環境的「基石」,就像是「海洋中的巨人」,可以存活數百年,「就像雪梨海港大橋或雪梨歌劇院,像這樣的珊瑚對於該地區的所有海洋生物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昆士蘭大學海洋科學家蒙比(Peter Mumby)稱新發現的珊瑚「大得驚人」,「這種類型的珊瑚……確實往往會長得很大。它們為小魚與其他水中生物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地,這通常會吸引生態鏈中的初級消費者,比如清潔魚(cleaning fish),然後吸引如蝠鱝(manta rays)等大型動物進來,這是珊瑚礁非常重要的原因」。

海水持續升溫 馬來西亞海域逾五成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於慶中/綜合報導】地球加速暖化除了帶來更加極端的氣候外,海水溫度的持續上升對於海洋生態系造成的傷害也不可輕忽…

蒙比表示,珊瑚體積能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遠離太平洋主要氣旋帶的位置,「所羅門群島很少遭受大型風暴侵襲,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這種珊瑚存在於一個非常良性的環境中,免受重大干擾」。布朗認為,大多數巨型珊瑚是在南太平洋中部的大堡礁,以及此次所羅門群島等特定地區發現,「世界上正在發生一些事情,但這些特定地區為這些巨型珊瑚提供了最佳棲息地」。

所羅門群島以其多樣化的海洋環境而聞名。這裡有數百種珊瑚,也是大洋洲最活躍的水下火山「卡瓦奇火山」(Kavachi)的所在地。所羅門群島漁業和海洋資源部官員波薩拉(Ronnie Posala)表示,此次最新的海洋發現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它強化了海洋的重要性,海洋維繫著我們的社區、傳統和未來。此次發現提醒我們有責任保護這些自然奇觀,不僅是為了它們的生態價值,也是為了它們提供的生計和文化特徵」。

參與此次探險的所羅門群島文化和旅遊部文化主任馬里塔(Dennis Marita)認為,這項發現將吸引遊客和更多科學家,「這座島是世界上少數未知的地方。去那裡的人不多,只有幾個當地人,而且很多人都住在附近的島嶼上。突然之間,人們開始來到島上,但我們需要為此做好準備,要確保珊瑚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