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綜合報導】國家婦女館自2015年起推動的性別地景計畫,並將各地性別地景串成一條條「女路」旅遊路線,讓各界有機會增進對台灣女性歷史和文化的了解。新竹縣政府回應性別地景計畫,選定客家重鎮「新埔鎮」作為推動新竹第一條女路的地點,日前已完成導覽員培訓,要讓更多人看見新竹女性的歷史足跡。

新埔鎮的文化地景與人文地景,背後蘊含不少客家女性的身影,包括「三街六巷九宗祠」的潘屋、戰鬥巷,以及柿餅、柿染等產業,女性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埔出生的客家詩人杜潘芳格,以及文學家吳濁流也透過文學作品,照映出客家女性的不同面貌。此外,1895年的乙未戰爭,客家女性參戰的史蹟亦常見於全台客庄,打破客家論述長期以來以男性為主的刻板印象。

新竹女路導覽於新埔中正路281巷的戰鬥巷。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女路導覽於新埔中正路281巷的戰鬥巷。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女路除了走讀導覽,也可報名DIY體驗。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新竹女路除了走讀導覽,也可報名DIY體驗。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新竹縣政府社會處7日在新埔潘屋舉辦「《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新書分享暨新埔女路導覽員授證活動」,除了為通過培訓的15位導覽員授證,新科導覽員也立即展現所學,帶領與會者實地走讀新埔街區,重新詮釋在地故事。當中也包含2位男性導覽員,展現性別平等議題需要跨性別的理解與推動。

完成授證的導覽員隨即展開首場走讀,從潘屋出發,走過新埔市場、中正路281巷的「戰鬥巷」,再到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透過生動解說讓參與者看見不一樣的地景意義,開啟新竹縣性別文史工作的嶄新篇章。

社會處長陳欣怡表示,新埔女路由新竹縣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玄奘大學USR計畫及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共同主辦,自113年9月起結合新埔鎮觀光導覽協會培訓導覽人員,一同探索在地女性地景故事。

新埔女路的推動不僅是響應全國性別平等政策,更是在地文史工作的創新。活動設計新書分享、導覽員授證及新埔女路走讀等三部曲,這三部曲象徵新竹推動女路的完整歷程,從觀念倡導、人才培育到實際行動。

新竹縣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指出,選在具有近200年歷史的縣定古蹟潘屋舉辦,具有特殊意義。潘屋見證了新埔從早期農產集散地到現代文化重鎮的發展,而新埔豐富的宗祠建築與人文地景,更蘊含著客家女性在農業社會、商貿發展、文化傳承上的重要貢獻。

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說,新竹女路除了走讀導覽,也有柿染DIY體驗活動,民眾只須負擔導覽員費用或DIY材料費,未來完整的導覽資訊將陸續公布,若有興趣搶先走讀新埔女路的民眾,可以電洽新竹縣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03-6570892)諮詢。

新竹縣政府7日在新埔潘屋舉辦「《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新書分享暨新埔女路導覽員授證活動」。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新竹縣政府7日在新埔潘屋舉辦「《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新書分享暨新埔女路導覽員授證活動」。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坐落於新埔和平街的潘屋是新竹女路的重要地點。范修語攝(資料照)
坐落於新埔和平街的潘屋是新竹女路的重要地點。范修語攝(資料照)
新竹女路導覽前往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新竹女路導覽前往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新埔的柿餅產業中,女性亦扮演著產業推動的重要角色。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新埔的柿餅產業中,女性亦扮演著產業推動的重要角色。取自新竹縣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