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眾聲喧嘩的當代社會,假訊息(disinformation)的危害已成為民主、新聞和社會秩序的最大威脅之一。以「用戶情緒反應」為指標的演算法,助長了激進內容,讓情緒化的謠言和假新聞,在網路上如野火蔓延,社交媒體上「誰喊得最大聲,誰就贏。」隨著氾濫的假訊息,挑動閱聽人情緒,德國知名調查媒體《Correctiv》記者施朗格(Bastian Schlange)深入剖析其對民主的威脅,並以多年調查經驗為例,強調新聞道德與媒體識讀重要性。「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傳播訊息的時代,擁有事實查核能力的新聞記者與編輯,變得愈加重要。」
《Correctiv》創始成員、知名調查記者施朗格,曾臥底德國盜獵集團揭露非法行為,屢獲調查報導獎項。近年陸續發行《唯一真實的事實查核書》、《歐洲的縱火者》等書,深入研究假訊息與資訊戰對社會影響。
施朗格近日在德國一場新書發表座談中指出,網路與社群媒體雖打破媒體資訊壟斷,讓民眾有更大的發聲空間,但這些平台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特質,卻讓虛假信息和謠言無差別地流傳,導致許多錯誤觀念在閱聽人心中根深蒂固。
施朗格以自身經驗為例,分享友人在哈馬斯(Hamas)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後,在社群平台多次轉發「以色列攻擊下的巴勒斯坦兒童受害者」照片。實際上,該照片內容為其他衝突事件受害兒童,與貼文宣稱的情境無關。他使用圖像反向搜索工具追溯照片真實來源,證明貼文訊息不實,但當施朗格試圖指出錯誤時,友人卻以「必須迅速傳遞巴勒斯坦的聲音」為由,表示無法逐一查證轉載貼文的正確性。
這個例子讓他深刻理解,公眾在社群媒體上缺乏查核事實的使用習慣,無意間成為假訊息的幫兇。施朗格認為,在人人都可以傳播訊息的時代,擁有事實查核能力的新聞記者與編輯,變得愈加重要。他強調,「新聞業是民主的第四權,擔負監督政府重任,記者必須保持對事實的忠誠,」區隔事實與謠言,才能創造讓公眾理性討論的環境。
施朗格也批判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指出平台以「用戶情緒反應」為基礎,決定內容曝光度,導致激進言論等易引發情緒的內容,比經過事實查核的嚴肅訊息更易獲得流量。「在社交媒體上,『誰喊得最大聲,誰就贏』,這讓情緒化的謠言和假新聞,在網上如野火般蔓延。」
這種「情緒優先」的演算法,助長了極端主義與極右翼思潮。施朗格舉例,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即擅長利用社群媒體中的同溫層效應,在其支持者之間不斷強化對抗主流媒體的立場,使其支持者容易相信極端化的資訊來源。他指出,極端主義政黨或政治人物,會透過對社會的不滿敘述來鞏固支持,並利用「受害者」和「正義」的敘事來煽動仇恨,加劇輿論場域極化。
他呼籲社會重視媒體識讀,並建議學校設立相關課程,以培養年輕世代辨別資訊真偽的能力。此外,社群平台也應承擔更多責任,成為具有編輯責任的公共空間,遏止假訊息無限制擴散。施朗格引用漫畫英雄蜘蛛人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呼籲每個人都應對自己分享的資訊負起責任,只有當每個人共同回歸事實,才能改變當前全球假訊息氾濫現象。
2014年成立的非營利調查媒體《Correctiv》,也是國際事實查核組織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IFCN)的一員。今年初揭露德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AfD)密謀驅逐移民計劃,引發百萬人上街守護多元民主,為當前德國民眾信賴的調查報導品牌。
在每一篇 《Correctiv》的資料新聞裡,他們都會免費開放資料,並和該組織經營的超過1500名地方記者網絡分享調查結果,記者們也可以透過這些資料做出更深入的報導。目標是打擊假訊息以加強民主結構。其中的資料記者東海瑟(Max Donheiser)說,雖然擁有大量的資料,但這些資料的品質實在不夠好。「龐大的資料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呢?」
東海瑟說,他們主要和地方記者合作。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資料調查,但並不報導局部和細微的事情,而是提供資訊讓大家去做。例如,「我們製作地圖,提到我們的一些發現,但地方記者可以深入地報導該地區正在發生的事。」東海瑟提到,「地方媒體都沒有資料記者。所以本質上來說,這不是競爭,而更像是一種夥伴關係。」
現代傳播學者將假訊息大致分為嘲諷譏笑型、捏造加工型和廣告置入型。嘲諷譏笑型使用惡搞或設計對白調侃公眾人物;捏造加工型的假新聞則把文字和圖片移花接木與不實加工。而宣傳置入型則是把服務特定對象的內容包裝成新聞,謀取利益。
面對假訊息,首先要學會辨認,確認文章連結、來源、格式、圖片、日期、作者背景和有沒有其他相似的報導等。辨認出假訊息後,可以透過該媒體或平台的投訴檢舉管道;或至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CC)檢舉信箱;或是向「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申訴。
數位浪潮和媒體工具大幅改變傳播生態,雖然假訊息橫行,但好內容也不會消失。平時防禦假訊息的侵襲,可透過訂閱制和屏蔽功能,管理自己的社群媒體;並多元化涉略可靠可信的資訊管道,保持對資訊溯源求真的意識與判斷。對現代人來說,培養媒體素養就和身體抵抗力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