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動用總統選舉補助款,在立法院附近購買商務辦公室,並登記在自己名下,視政黨為家業,公私不分,重挫他的「清廉」假象;而1997年通過的《政黨選舉補助金條例》,當初也是藍、綠兩黨主席李登輝、許信良,分為鞏固政權、黨務運作,各取所需,相互妥協下的選舉補助制度。
2024年總統大選,民眾黨提名的柯文哲得票第三,仍得26.46%、369萬餘選票,共獲得1.1億元補助款,但他拿其中4300萬元購買商辦,相較於總統大選得第一、二高票的賴清德、侯友宜,全將選舉補助款捐給黨部或作公益,柯文哲相形見絀,形象也大傷。
1996年我國總統、副總統首次直接民選,國民黨籍的李登輝、連戰雖以54%得票率勝過另三組候選人得票率總合,但那年2月第三屆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民進黨與新黨喝「大和解咖啡」,推施明德、蔡中涵搭配角逐,造成少數藍營立委倒戈,致國民黨籍的劉松藩到第二輪投票才以一票之差險勝施明德當選院長。
「二月政爭」讓李登輝起了戒心,省長宋楚瑜又常砲打中央,出現「葉爾欽效應」,李登輝為了鞏固政權,得知許信良再接民進黨主席,正為缺黨務經費所苦,乃尋求與許信良合作,媒體也出現「許信良夜奔敵營」、「李登輝餵予奶水」標題,一針見血點出兩位黨主席各取所需。


李登輝擔心立法院杯葛,希望行政院長由總統直接任命,不需經立法院同意;凍省,並凍結省長、省議員選舉,以減少行政層級。許信良則希望透過修改選舉罷免法,給予政黨與選票補助,讓民進黨黨務好運作,結果兩人一拍即合。
1997年7月第四度修憲,達成凍省及閣揆任用不需立法院同意的決議,讓李登輝如願;而透過選舉罷免法修正給予選票、政黨補助,也如許信良所需。
主導修憲者除了李登輝、許信良外,還有國民黨秘書長吳伯雄、國民黨投資事業委員會主委(大掌櫃)劉泰英與立法院國民黨大黨鞭饒穎奇,都在黨部及立法院積極配合運作,巧地是這5位都是客家人。
立法院通過《政黨選舉補助金條例》,民進拿到政黨補助,一年有近兩億,讓許信良黨務很好運作,1997年底縣市長選舉,他喊出「地方包圍中央」,贏得12位縣市長,國民黨只贏得8席,另無黨籍3席。他輔選縣市長雖大贏,但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卻提名陳水扁,他只好登玉山以明志,後與朱惠良搭配連署參選正、副總統,僅得0.63%選票。
李登輝修憲凍省,其實就是「廢宋」,沒想到宋楚瑜羽翼已豐,2000年他與張昭雄搭檔連署參選正、副總統,反加速國民黨分裂,國民黨提名的連戰、蕭萬長僅得23.10%選票,落居老三,讓民進黨的陳水扁漁翁得利,臺灣提早政黨輪替。李登輝給民進黨奶水,配合他修憲凍省,但沒想到國民黨也敗在自己手上。
對宋楚瑜來說,「成也李登輝,敗也李登輝」,沒有李登輝「關愛眼神」,他不可能獲提名當選省長﹔同樣地,2000年的總統大選,若不是李登輝拋出「興票案」,一時重挫他的形象,宋楚瑜早已當選總統,因他也得了36.84%選票,僅比當選總統的陳水扁(39.30%),少了2.46%。
1997年的政治氛圍,藍、綠兩大黨外,還有新黨,新黨的郁慕明一度反對領取「政黨補助」,但王建煊認為法律通過了就該領。27年後的政局似乎重演,除綠、藍兩大黨,也加了白黨(民眾黨),沒想到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私用總統選舉補助款又引起非議。
選舉補助款的立法精神,本是讓沒錢的賢者也敢勇於參政,達到選賢與能目的,但受選風敗壞影響,不少野心、不肖政客借著選舉,廣收政治獻金,領取選舉補助款,甚至連政黨補助款也飽入私囊,把選舉當作斂財工具,值得選民們睜亮眼。
看更多《客新聞》:https://hakkanews.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