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清、何柏均、洪俊傑/桃園報導】連續2天的「全球客家文化會議」除了關注客家在全球移民的歷程之外,也討論客家媒體與世界少數語言傳播的對話,找出解方與希望。在今(25)日下午場次「族群媒體傳播與發展」,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主持,邀請馬來西亞藝人與內容創作者吳美錡(Meeki)、紐西蘭毛利電視台(Whakaata Māori)首席執行官Shane Taurima、獨立跨文化記者曾樂昂,分享各自在自媒體、少數語言與傳播方式上的分享。
陳板開場時表示,除了國家部會推動母語的保存外,更要試著在各種大眾傳播媒介的競爭下,繼續講自己的語言。這也回應了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對「公共」傳播的重視,不論透過網路新聞的《客新聞》或廣播《講客廣播電臺》,都要讓大眾知道客語不只是屬於客家,而是國家的語言,邀請不同族群、不同國家的人都來學客語。
吳德嫻:客語說不好不是我的問題,是根本沒有機會學客語
分享人之中來自馬來西亞的影音創作者吳美錡,透過自身拍片的經驗,創造出講客語方言主播客語新聞的角色「吳德嫻」(諧音:沒得閒)的角色,她說:「有一天睡醒,突然覺得要用方言來拍影片」,也創造出以阿蘭姐角色的等影音創作。
「在網路世代如何說鄉音?不會說客語?做自媒體也能一片天?」她說從小就和華人、馬來人互動長大,意識到方言好像只能和家人說。她表示,方言在馬來西亞就長期被排除在外排,但年輕人唯一比較容易接觸的就是媒體,當時只能看到廣東話的TVB頻道,所以廣東話反而說得特別好,這點更提醒了她:「馬來西亞一直沒有客家媒體。」
吳美錡反覆提及自己所處的世代,深受1990年代馬來西亞推行「華語運動」,像臺灣早期一樣不能講方言,若講方言就會被罰錢、掛牌子。她認真地說:「若時光倒流,講方言要罰錢就給他罰吧!」她指出AI FM 是目前馬來西亞唯一用福建、潮州、客家及粵語等方言,但每日也僅剩晚間8點的10分鐘,才能接觸到母語,加上私營電視台ASTRO「歡喜台」的福建話頻道,就都沒有其他方言媒體。
馬來西亞年輕人不太講方言,客語更不會成為主要溝通的語言,但吳美錡很清楚知道:「方言是我們的根,若阿公阿婆不跟我說,就沒有辦法學回方言。」具備藝人身份的她強調:「接收方言的管道很重要,那不如我就來做方言的自媒體。」因此她用「吳德嫻」角色說客語來做新聞主播,並去針貶時事。
吳美錡成功在2021年、2023年再推出了《阿蘭姐尋親嘍》、《阿蘭姐過年嘍》等系列節目,創下該時段收視率第一名,她強調:「要用年輕人的話來跟年輕溝通,而且母語本來是很輕鬆的啊!」她很慶幸自己撿回來自廣東省梅縣水車鎮的客語,笑著說:「我已經從原本不會說客語,到現在已經可以在自媒體說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