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art

00:00

【華文版】

瑞典博物館去殖民化 歡迎台灣原住民族找回失落文化

【江芮敏/苗栗市四縣腔】瑞典民族誌博物館參與歐盟「守護計畫」進行去殖民化,台灣賽德克族的文物在此計畫的實驗性展覽「我們是賽德克族」獲得成果,研究員李東歡迎台灣原住民族在瑞典找回其珍貴文化。

今年4月22日在瑞典民族誌博物館啟動的展覽「我們是賽德克族」,為民族誌博物館進行去殖民化、活化館藏的成果呈現。瑞典民族誌博物館有約300件來自台灣原住民族的收藏品,除了賽德克族以外,還包括達悟族、泰雅族、鄒族、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文物。民族誌博物館研究員,也是負責此次「守護計畫」的李東表示,館內來自台灣的館藏是於1907年至1918年間納入,部分文物購自德國的烏勞夫公司,部分來自曾造訪台灣的瑞典外交官克羅霍姆與工程師提爾。

博物館中許多館藏保存多年卻從來不曾有人進行研究,也沒有展出,這次與台灣學界、原民界合作,找出館藏文物所屬的族群並且作了研究調查,進而在展覽中展出,這是博物館活化文物工作中的一大步。

李東表示,此次透過歐盟的「守護計畫」與賽德克族人合作,採用去殖民化的方式,希望透過了解文物所屬社群的期望與需求,並以尊重、平等、透明的方式與原住民族社群合作,讓原住民社群能夠用自己期望的方式詮釋他們自己的文化。

他也說,在去殖民化的計畫中,在「我們是賽德克族」展覽中呈現賽德克族的觀點是他們在計畫工作中努力達成的,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由賽德克族訴說自己的經驗與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是此計劃很重要的一部份。

他認為,雖然計畫中採用去殖民化的工作方式,但要真正把這樣的概念內化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比起原住民族社群,博物館方仍然持有更多的資源,也更容易成為決策者。要能做到去殖民化,博物館與計畫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要退一步,多一點覺察,讓原住民族社群能夠發聲、展現他們的觀點與期望。

【客文版】

瑞典博物館去殖民化 歡迎台灣原住民尋轉來毋見忒个文化

瑞典民族誌博物館參與歐盟「守護計畫」進行去殖民化,台灣賽德克族个文物在這隻計畫个實驗性展覽「亻恩係賽德克族」有當好个成果,研究員李東歡迎台灣原住民族在瑞典尋轉來自家珍貴个文化。今年4月22號在瑞典民族誌博物館啟動个展覽「亻恩係賽德克族」,作為民族誌博物館進行去殖民化、活化館藏个成果呈現。

瑞典民族誌博物館大體有300件來自台灣原住民族个收藏品,除忒賽德克族以外,還包含達悟族、泰雅族、鄒族、排灣族還有魯凱族个文物。民族誌博物館个研究員,也係負責這擺「守護計畫」个李東表示,館內來自台灣个館藏係在1907年到1918年之間收進來个,部分文物係向德國个烏勞夫公司買來个,也有部分係來自識到台灣个瑞典外交官克羅霍姆還有工程師提爾。

博物館裡背有當多館藏保存當多年嗄從來毋識有人進行研究,也無展出,這擺同台灣學術界、原住民界合作,尋出館藏文物屬於个族群還作了研究調查,在展覽裡背展出,這係博物館活化文物工作个一大步。

李東表示,這擺透過歐盟个「守護計畫」摎賽德克族人合作,用去殖民化个方式,希望透過了解文物族群个期望還有需求,用尊重、平等、透明个方式同原住民族合作,分原住民做得用自家希望个方式來表達佢兜自家个文化。佢也說,去殖民化个計畫當中,「亻恩係賽德克族」展覽裡背呈現賽德克族个觀點係佢兜在計畫工作裡背煞猛去做著个,對文化傳承个角度來看,賽德克族講自家个經驗同仰般理解這隻世界係這擺計劃當重要个一部份。

佢認為,雖然計畫當中採用去殖民化个工作方式,毋過愛正經摎恁樣个概念內化係無恁簡單个,因為摎原住民族社群比起來,博物館這邊還係有較多个資源,也較容易成為作決定个人。愛做著去殖民化,博物館摎計畫相關个工作人員都應該愛退一步,多一息仔發現,分原住民族社群做得發聲、展現佢兜个觀點還有期望。

 

|網路收聽|

▹講客廣播電臺官網|https://pse.is/R8RU8

▹講客廣播電臺APP|

(Android連結:https://reurl.cc/8GWlXd)

(IOS連結:https://reurl.cc/O1pb59 )

歡迎大家下載講客廣播電臺APP,共下講客Let’s 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