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桂婷,苗栗市客家人、現下戴中壢讀書(四縣腔)
國立中央大學摎印尼泗水个基督教佩特拉大學合作進行交流,這擺交流个主題係印尼个泗水客家,為著了解當地个客家文化、華人文化,探訪當地个客家會館組織摎宮廟。
對印尼个客家人來講,佢兜保有个傳統祭祀、語言,較像中國个文化,佢等會強調祖籍來自中國那位所在,自家个血緣關係,用來連結自家作為華人還係客家人个自家認同。不過摎臺灣共樣,佢兜也面對語言摎文化个流失問題,比較臺灣客家人因為族群政策有較多對客家文化个支持,印尼个客家人頭擺受到排華運動个影響,不但係族群語言連華語个學習也有斷層,導致當地客家人在客語傳承个問題時,佢兜會講到現下連華語都難有流利个溝通,客話更難去做學習與傳承;這个問題,在問印尼客家後生人个時候,佢兜也表示:假使會華語,學習客話就會較好學,不過假使連華語都不好,學習客話就會較困難。
假使從文化个角度來看,當地个客家社團組織,現下也面臨成員老化、文化傳承个問題,當地个後生人因為工作無閒,無時間做得參加會館組織,再來講對後生人來講,現下也較難將心力放著學習客家文化,佢等還係以生活上个事業打拼為主。這兜在文化上个傳承問題,其實都摎台灣客家面臨个問題相似,工作摎文化傳承兩者當難同時兼顧,單淨做得在有閒个時間去學習。故所,在印尼个會館透過舉辦各式活動來維繫後生人个社會網絡,飲食係現下佢兜後生人較感興趣个活動;台灣客家較多係靠著客委會所舉辦个活動,政府个族群政策,來維持台灣社會對客家个關注、傳承。
對照印尼客家摎台灣客家,兩邊在語言保存摎文化傳承上都有當像个困境,毋過從歸个復振過程來講,印尼个客家較煞缺少政府个協力、多係靠民間;台灣係有民間與政府个協助。因此,從語言、文化與政策三个方面討論,印尼客家个維持不單係客語个傳承,還牽涉到華語程度及政策力量个作用,現下疫情也成為困境,需要漫長个恢復過程,比臺灣客家个處境更加困難。
華語
在寒假期間,國立中央大學和印尼泗水基督教佩特拉大學合作進行交流,交流主題為印尼泗水客家,為了解當地的客家文化、華人文化,走訪當地的客家會館組織與廟宇。
對印尼客家人而言,他們所保有的傳統祭祀、語言,較貼近於中國文化,他們會強調祖籍來自中國的什麼地方,以及自己的血緣關係,用來連結自身作為華人或客家人的自我認同。不過與臺灣相同,他們也面對語言與文化的流失問題,相較臺灣客家人因為族群政策有較多對客家文化的支持,印尼客家人受到排過去華運動的影響,不僅是族群語言連華語的學習也有斷層,導致問當地客家人在面對客語傳承的問題時,他們會說現在連華語都難有流利的溝通,客話是更是難以去做學習與傳承;這個問題在問印尼客家年輕人的時候,他們也表示如果會講華語那麼就會比較好學客語,不過若是連華語都講不好,那學客語就會比較難。
若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當地的客家社團組織,現在也面臨成員老化、文化傳承的問題,當地的年輕人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可以參加會館組織,再來對年輕人來講現在也較難將心力放在學習客家文化,他們還是以生活上的事業打拼為主。這些在文化上的傳承問題,其實都和台灣客家所面臨的問題相似,工作與文化傳承兩者很難同時兼顧,只能從閒暇時間去學習。所以,在印尼的會館透過舉辦各式活動來維繫年輕人的社會網絡,而飲食是現在他們年輕人主要較感興趣的活動;而台灣客家較多是靠著客委會所舉辦的活動,政府的族群政策,來維持台灣社會對客家的關注、傳承。
比較印尼客家和台灣客家,兩邊在語言保存和文化傳承上都有相似的困境,不過從整個復振過程來講,印尼个客家較缺乏政府的協力、多是靠民間;台灣是多虧有民間與政府的協助。因此,從語言、文化與政策三個方面討論,印尼客家不單是客語的傳承,還牽涉到華語程度及政策力量的作用,現在疫情也成為困境,需要漫長的恢復過程,比臺灣客家的處境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