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後代面臨搬遷 紀錄片思考家的定義
【胡祺梓/苗栗銅鑼四縣腔】公視紀實推出第3季,首週播映紀錄片「當飛機飛過」記錄桃園航空城與觀眾共同思考「家」的定義。「當飛機飛過」記錄韓戰反共義士陳鴻生一家,由解放軍變成國軍,與排灣族女孩結婚,輾轉居所後落腳於桃園空機基地住下,然而10幾年前的桃園航空城開發計畫啟動,居民近年必須集體搬遷。導演李立劭透過一個家庭不得不搬遷之際,拍下 他們在機場邊的生活狀態。
在這影片中有重要的畫面,第一個畫面是當地居民要搬走沒有地方住怎麼辦;另外一個畫面旁邊沒人住的房子變成玩生存遊戲的人 天堂及婚紗寫真的拍攝景點。看這畫面可以感受到在這充滿歷史的基地旁,同時看得到平時期成長的年輕人與經歷戰場死亡的老兵對比。
導演也分享:「台灣宛若一本翻不完的書,同一個空間底下的各朝歷史彼此覆蓋著,但不管土地經過哪些不同的歷史,都應該要彼此尊重,共同共榮」,即便土地被夷平,但歷史不該被遺忘。
風英輝教學賽夏族語15年 獲原住民族語言推廣獎
獲原民會評選為112年原住民族語言推廣獎的風英輝,投入教學15年,是都會區唯一的賽夏族語老師,風英輝的學生家住在鶯歌區,但從國小到國中從來都沒有上過族語課程。學生考上高中時,家長盼孩子獲得族語認證,為考大學作準備。
風英輝說,投入族語教學第15年,有感賽夏族語已面臨瀕危存亡之際,多次因經濟考量,曾重回自己的事業,但是都會區的賽夏族語老師只有他一人,不忍學生、家長找不到老師的窘境,所以挑起傳承族語的使命,他每週開車往返100多公里,只為教1名學生。
新北市政府原民局長表示,族語扎根從校園與家庭著手,除感謝族語老師也將與教會、學校合作,開辦族語研習班,讓孩子開心學習並說族語。
【客文版】
老兵後代面對搬徙 紀錄片思考家个定義係麼个
公視紀實推出第3季,這禮拜係放紀錄片「飛行機飛過」佢記錄桃園航空城摎鄉親共下來思考「屋下」个定義。「飛行機飛過」佢記錄个係韓戰反共義士陳鴻生一家人,由解放軍變到國軍,乜摎排灣族个細妹仔結婚,徙來徙去盡後在桃園个空軍基地歇下來,毋過十過年前个桃園航空城開發計畫啟動,鄉親全部愛徙走。導演李立劭就係透過這隻家庭一定愛搬走,摎佢這兜在機場脣項个生活狀況拍下來。
在這影片肚有重要个畫面,第一隻畫面係歇在該片个人在愁講以後無屋仔好歇了愛徙走愛仰結煞;另外一隻就係脣項無人歇个屋仔變到搞生存遊戲个人个天堂抑係講來拍婚紗相片个地方。看這畫面做得感受著在這淰淰个歷史基地脣項,同時看得著和平成長个年輕人還有經歷戰場个老兵對比。
導演乜分享:「台灣就像一本翻毋會忒个書,共一隻空間底下有逐隻歷史一層一層疊起來,土地經過了恁多个歷史,全部都應該愛相互尊重,共同共榮」,就算土地無了,還係愛記得該段个歷史。
風英輝先生教學賽夏族語15年 拿著原住民族語言推廣獎
拿著原住民委員會第112年原住民族語言推廣獎个風英輝,投入教學15年,佢乜係都會區唯一个賽夏族先生,風英輝个學生仔歇在鶯歌區,從國小到國中都無上過族語課程。學生仔考著高中以後,家長就希望佢做得考過族語認證,為大學做準備。
風英輝先生講,佢雖然教了15年,佢乜有感受著賽夏族會毋見了,毋過佢就想因為無賺錢,佢就想愛轉去佢自家本旦个事業,毋過都會區會講賽夏族个先生又伸著佢一儕,毋盼得學生仔摎家長尋毋著先生,故所佢就摎這傳承族語个使命㧡起來,逐禮拜就駛100公里个車仔去教這隻細人仔。
新北市政府原民局長表示,族語个教育愛在校園還有家庭共下來,毋單淨感謝族語先生,乜會摎教會還有學校合作,開辦族語个研習班,分細人仔歡喜學族語。
|講客廣播電臺-收聽頻率|
▹宜蘭 FM102.9
▹北北基高屏 FM105.9
▹桃竹 FM105.7
▹苗中彰投 FM101.5
▹雲嘉南 FM104.3
▹花東 FM106.9
|網路收聽|
▹講客廣播電臺官網|https://pse.is/R8RU8
▹講客廣播電臺APP|
(Android連結:https://reurl.cc/8GWlXd )
(IOS連結:https://reurl.cc/O1pb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