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台三線也產紙!致力於客家手工造紙工藝的張秀雲老師指出,清治時期以來,台灣內山地帶便生產粗紙,從台北石碇到阿里山下,都有造紙產業的足跡,根據2017年調查,苗栗南庄、三灣、獅潭居民記憶的粗紙製作場域多達54處,但如今造紙用的「紙湖」在獅潭僅剩2處,張秀雲也將在明日帶領獅潭國中師生認識獅潭圳頭窩張福興紙湖,歡迎大家共下來交流。

「紙湖」是以前造紙時用來浸泡竹子,以利碾壓、取用纖維,造紙是農家昔日常見的農閒副業。台三線南庄、三灣、獅潭製作的粗紙幾乎都運往中港(竹南)再製成金銀紙,竹南「金色中港」的盛名因此遠播。這條從山區到海線,從客家人到閩南人的生產鏈持續了至少20年的時間。直到1960年代台灣面臨工業轉型,農業和山林經濟已經無法滿足快速變遷的工業生產,台灣粗紙生產也轉移到其他鄰近國家。

張秀雲表示,2016年調查南庄的紙湖時,細湖頂范家還特別為紙湖打造一塊解說牌。紙湖產紙使得范家兄弟可以到日本留學,而范家紙湖現在也成為當地熱門的遊樂景點。除了范家紙湖,現在台灣北部還可以看到紙湖的地方幾乎只剩下獅潭了。

張秀雲指出,獅潭目前較完整的紙湖只剩位於百壽的兩處紙湖,有幸可以帶領獅潭國中的同學來一睹紙湖風采,除了感謝前面的人在20幾年前的指引,也希望如此難能可見的紙湖,透過學校讓當地輕年學子認識,讓大家更注重珍惜自身的文化資產,不會輕易地讓紙湖隨便就消失。

拜訪紙湖

時間:12月6日(二)早上09:30出發
集合地點:永興國小前面
人員:獅潭國中師生
聯絡人:張秀雲0928910276
目的地:獅潭鄉圳頭窩張福興的紙湖(請自備交通工具)

目前獅潭也僅剩百壽村的兩座紙湖。翻攝水妹手作(saymylife)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