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勝鴻、范修語/苗栗報導】由客委會推動、主線總長約220公里的「樟之細路」國家級綠道,今天在苗栗縣大湖鄉老官路步道中段的石門客棧舉行工作站揭牌儀式,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樟之細路貫穿北台灣客庄,從最北端的龍潭到南端的東勢,「這條路的就是我們客家人在北台灣的歷史,是我們客家人走過的路,走在樟之細路就是客家人回家的路。」希望透過更多公民參與的方式,讓步道推廣到全世界。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原為一大片竹林,開闢後這條老官路才修整好。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原為一大片竹林,開闢後這條老官路才修整好。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范修語攝

客委會今年推出「樟之細路」古道護照,推出集章、號召推廣大使分段健行等活動,並委託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輔導沿線六個社區工作站,在地方發展服務網絡;今天「老官路」工作站揭牌儀式包括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客委會委員陳春暖等人都出席與會,且在揭牌後一起走一段老官路,體驗古道之美。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樟之細路這條路最初是客家人開山打林的一條路。楊長鎮說他從2017年開始研究這條路的地形、特質、歷史,樟之細路連同各支線加起來有380多公里,涵蓋了客家人在北台灣的開拓史,「客家先民在這條路上與原住民接觸,從衝突到融合別具意義。」

楊長鎮說,客家人透過這條路將山林裡的樟樹、農作物運送到龍潭,再從龍潭轉運到港口、再出口到全世界,這條路是北台灣客家人通往全世界的起點,「這條小小的路,就是我們客家人的路。」因此每次踏上樟之細路,就是體驗先民走過的歷史。

今日在苗栗縣大湖鄉揭牌的工作站位於樟之細路「老官路」路段的中點,老官路是昔日大湖與卓蘭間的聯絡道路,自南湖壢底寮沿著山稜線至卓蘭豐田,在公路未開通前是當地居民往來頻繁的路徑。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中)到場揭牌。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中)到場揭牌。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客傳會講客號也到場邀請楊長鎮主委錄音。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客傳會講客號也到場邀請楊長鎮主委錄音。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石門客棧工作站揭牌儀式。范修語攝

這條古道的開闢可追溯至清領時期,當時是客家人與原住民界衝突交界的隘勇線,日治時期被修築為保甲路,後因台三線開通古道沒落荒廢,部份路段變成產業道路,部份則是沒入荒煙漫草中,但修築後,逐漸將步道原有的樣貌復原。

在大湖鄉石門客棧揭牌後,一行人直接轉往南湖溪入口處進入老官路北段,這段路剛開始驟升的陡坡讓許多人感覺有些喘,爬坡約500公尺後進入老官路步道,路徑才開始變得平緩。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中)與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右)一起走一趟樟之細路老官路路段。范修語攝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中)與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右)一起走一趟樟之細路老官路路段。范修語攝
老官路沿途種植很多柑桔。莊勝鴻攝
老官路沿途種植很多柑桔。莊勝鴻攝
千里步道協會今天邀請許多在台外國人體驗老官路步道之美。莊勝鴻攝
千里步道協會今天邀請許多在台外國人體驗老官路步道之美。莊勝鴻攝

因步道位於丘陵脊稜線上,沿途樟樹、雜木林立,但經過幾年來的整修,已不像過往須持柴刀開路才能找到古道存在的痕跡,而且沿途都有路標標示路徑、距離,就算在飄雨的初冬走起來也不冷,遠眺下方的台三線景色讓人感到相當恬靜。

雖然老官路不怎麼陡峭,但下雨泥濘加上些許腐葉,步道仍相當濕滑,部分上下坡路段還是得小心慢行。入冬的老官路雲霧繚繞,海拔300公尺的丘陵叢林中瀰漫著山嵐天水氣,沿途有許多柑桔果園,其中一路段兩側竹林聳天,猶如臥虎藏龍場景,時而落下的雨滴讓竹林更顯青翠。

走在老官路猶如看見昔日先人在此生活的證明,行至開闊處,可眺望關刀山稜線美景,但也有許多地方被推平為露營場, 一行人走到老官路北口處時,就看到一處綠地被鏟平,開發與保育之間的拉扯是現代開發的寫照。

樟之細路北起桃園龍潭三坑,沿著臺三線往南發展,經過新竹、苗栗,最南端到達臺中東勢,由古道、山徑、公路串連起來,千里步道為提升樟之細路的能見度,並配合12月即將舉辦的「亞洲步道大會」暖身活動,也於9月份徵選出30位「樟之細路推廣大使」,將全線分為六段、每段約50公里的路程,由推廣大使認養走讀、紀錄分享。

樟之細路的客庄氛圍保持得相當濃厚,今天的苗栗大湖老官路工作站的體驗活動,配合在地廟宇儀式,也邀請在台外國人參加,為即將到來的亞洲步道大會暖身,打開樟之細路的國際能見度。

行經老官路濕滑處要小心摔倒。莊勝鴻攝
行經老官路濕滑處要小心摔倒。莊勝鴻攝
這條路過去荒廢在荒煙蔓草中。莊勝鴻攝
這條路過去荒廢在荒煙蔓草中。莊勝鴻攝
樟之細路路程標示牌。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路程標示牌。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大家在雨中循著先人的步伐往前走。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大家在雨中循著先人的步伐往前走。范修語攝
導覽人員向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解說樟之細路老官路段。范修語攝
導覽人員向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解說樟之細路老官路段。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除了民眾與工作站人員外,還有外國媒體一起參與。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除了民眾與工作站人員外,還有外國媒體一起參與。范修語攝
老官路沿途都有路標,路徑雖小,但不會迷路。莊勝鴻攝
老官路沿途都有路標,路徑雖小,但不會迷路。莊勝鴻攝
遠眺台三線美景。莊勝鴻攝
遠眺台三線美景。莊勝鴻攝
老官路起伏雖然不大,但下雨加上腐葉泥濘,走起來要相當小心。莊勝鴻攝
老官路起伏雖然不大,但下雨加上腐葉泥濘,走起來要相當小心。莊勝鴻攝
高聳參天的竹林。莊勝鴻攝
高聳參天的竹林。莊勝鴻攝
這段竹林路段相當長,大家都忍不住拿起手機拍照。莊勝鴻攝
這段竹林路段相當長,大家都忍不住拿起手機拍照。莊勝鴻攝
樟之細路路線標示。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路線標示。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沿路會有樟之細路緞帶作為指引。范修語攝
樟之細路老官路段,沿路會有樟之細路緞帶作為指引。范修語攝
遠方有一些地被鏟平。莊勝鴻攝
遠方有一些地被鏟平。莊勝鴻攝
參與者在樟之細路古道護照上蓋章。莊勝鴻攝
參與者在樟之細路古道護照上蓋章。莊勝鴻攝
完成一段路後,即可在古道護照上蓋章。莊勝鴻攝
完成一段路後,即可在古道護照上蓋章。莊勝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