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宋佩遙、何安琪/新竹報導】第2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即將在明年6月登場,作為藝術季前導與培力的「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團隊,今(8)日舉行交流會,由台三線上19個工作團隊輪流分享社區營造與美學成果。參與交流會的團隊相當有共識,認為藝術季學校非常適合作為社區之間學習的橋樑,而團隊醞釀的成果除了希望能在明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呈現之外,11月27日起也將在三灣大坪村舉辦為期一週的成果展,向大家分享近一年來社區營造的工作成果。
客庄生活美學基地「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團隊今日在竹東火車站旁的竹東文創藝術村「舊事生活」舉辦第三次藝術交流會,計畫主持人馮天蔚表示,這次藝術季學校集結台三線沿線19個社區,北起桃園平鎮,南至東勢、新社、石岡,透過這次交流會,互相分享各自在客庄社區耕耘許久的營造心得、成果,未來也將呈現其中17個社區相互激盪的成果,預計11月27日到12月4日在三灣大坪國小旁的基地展出。
交流會現場擺出了竹東在地「花花世界玩布坊」製作的「客家菜包」,外型相當仿真、精緻小巧且兼具時尚與客家元素的小包,一拿出來馬上吸引大家的目光。實際拿起「菜包」,內餡包的不是菜脯絲,而是花布圖案,鮮明的花布與純白的外表形成強烈對比。「客家菜包」的尺寸大小相當適合作為休閒出遊、收納隨身小物的時尚配件,這個小巧可愛的包包也將在月底的成果展亮相。
在竹東文創藝術村蹲點長達八年,對這塊地方有著深厚情感的的花花世界玩布坊創辦人鄧淑裕說,家裡在竹東開設布店已經有60年的歷史,他認為不只是客家人使用花布,許多族群都使用花布,這些花色是遠東紡織所發明,或許應該叫遠東花布,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從事手做步道的「橫山喜市」負責人陳致中分享,他們推廣里山生活,修復塵封三十年的古道,希望找回客家人靠山吃山的精神。橫山喜市與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合作,架設生態攝影機,並偕同在地青年陶藝家,希望能將拍到的動物印在陶缸上,讓居民與遊客能認識在地生態。
苗栗三灣「聯庄號」、也是計畫的協同主持人温心榆分享,自己在三灣大坪村設立一個基地,從社區小朋友的文化教育出發,運用在地人文、生態地景等素材創作,陪伴小朋友成長。他們也架設生態攝影機,討論在地石虎、穿山甲的生態議題,不僅串聯三灣、南庄,希望可以發展一套能在地方持續運作的模式;同樣來自三灣聯庄號的裴立農提到,團隊會做藤編、竹編製品,把自然素材做成各式各樣的生活器物。
苗栗在地青年謝松志提到,自己成立藝臧工作室,從事壁畫、藤編相關產品的創作,與台南的合作店家展示出售;獅潭藍色小屋的鄭耘安則說,近期正在為11月19日、20日獅潭仙草花節趕工;新社陶藝家劉惠雯帶來自己與社區長輩創作的台灣白魚小別針,透過陶藝創作,與長輩一童認識新社在地生態與二級保育類台灣白魚,也希望大家能更珍惜這塊土地。
石岡梅子屋 Meizi House負責人劉佩蓁分享,自己今年初決定返鄉,並以飲食創作為主,結合台中在地農特產的水果製作泡芙,明年五月就會有台中卓蘭農場生產的藍莓泡芙問世;平鎮鎮興里里長黃志杰串連鄰近區域的夥伴,希望打破地方的政治連結,未來朝向社區、學生、地方企業共同合作的目標前進;百年造橋驛文史復興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陳翊綾則提到,自己除了保存日治時期的古蹟建築,也希望日後空間可與在地生活、長照結合,擔綱地方政府平行的的協力角色。
台三線藝術季學校目前運作近一年,下一步將迎接2023年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橫山喜市陳致中認為,藝術季學校讓各地社區夥伴相互交流,從這裡看到各個社區的相似性與地方性,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東勢大茅埔調查團團長吳哲銘分享日前甫結束的東勢龍神山水季志工培力的經驗,他從祭典儀式的關係論述,到社區內人與人之間凝聚共識,再到結合地方農產、尋求企業贊助,與居民共同解決地方問題的經驗。他認為,藝術季學校是一個開始,吳哲銘也轉述羅屋書院負責人羅仕龍的提議,認為台三線上的夥伴可以輪流前往各自的基地體驗生活、參訪,體驗每個聚落生活與社造的方式,互相精進,以「玩」的方式學習。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說,台三線藝術季學校是一個心意相連、不靠公部門法規集結成的組織,這個群體最大的力量就是儘管充滿挫折,但仍真心相信自己做的事情。客家委員會浪漫台三線政策翻轉了過去常態的政治模式,從一個政見變成常態的社會運動,台三線被行政區域分成桃、竹、苗、中,如今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連結成家庭,希望這個地方未來發出的聲音能夠更多元,只要有心捍衛這塊土地,做事也就會更有力量。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