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0月16日上午前往桃園龍潭參加由桃園市七十三公忠義協會主辦的「1895 乙未桃園客家保衛戰127周年追思會暨七十三公忠義廟秋祭大典」活動。楊長鎮向在座七十三公後裔代表致意後,強調追思不僅是舉行祭典,而是要後人記取先烈保衛家園犧牲性命的精神。


楊長鎮指出,30多年前就曾經陪同鍾肇政「鍾老」站在廟口向客家後生訴說龍潭七十三公的故事。他們可以說是乙未保台戰爭中,客家人打響的第一槍,桃園台地的安平鎮之役、龍潭陴之役,讓日本人遭遇頑強的抵抗,日本人方才明白難以閃電佔領台灣。事實上乙未的先烈們,是憑著懸殊的武器,用生命來打一場明知不會贏的戰爭,就是要守護家園!

龍潭七十三公忠義協會理事長謝明宏表示,七十三公已成為龍潭人保衛家鄉的光榮代號,更是客家義軍硬頸保台抗日守護家園的象徵。

客委會也期盼,透過七十三公忠義廟的年度祭典活動傳承歷史記憶,共同感念先民們犧牲奮戰,能讓後代毋忘客家先民愛鄉護土及保家衛民的精神。
在清國割讓台灣之後,原先只有桃園人、中壢人地域概念的我們,開始有了「台灣人」的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也開始知道自己的命運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
期望現今的我們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共同捍衛我們民主、自由以及尊嚴的生活價值,因此七十三公秋祭不僅是後裔的事情,更是所有台灣人的七十三公,台灣人第一代的民族英雄。
龍潭七十三公忠義廟於民國 62 年,由客家烈士後代發起興建, 為紀念 1895 年龍潭抗日義軍領袖胡嘉猷所率領的73名客家先 烈,每年皆為先烈舉行春祭(青年節前一星期日)、 中元義民節( 農曆 7 月 20 日)、秋祭(光復節前一個星期日)等三大祭典來緬 懷義勇客家先烈。
1895 年日軍接收台灣之初,引發臺灣各地抗日行動,紛紛組成義勇軍保衛自己的家園,其中又以客家族群作為主力,成為臺灣史上最為壯烈的乙未保台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