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勝鴻、李台源/新竹報導】近期在網路上流傳一名女童以客語朗讀、歌唱的影片,影片中女童以標準的海陸腔介紹外公製作的糕餅,她天真的模樣以及一雙水汪汪的眼睛,讓許多長輩競相轉分享大讚:「父母教得真好!」《客新聞》聯繫上女童母親後才發現,原來這名女童從小就對客語有高度興趣,不僅義民祭典當晚演唱許多客家歌曲,甚至還奪得「講客廣播電臺」舉辦的客聲獎獎牌。
年僅9歲、就讀新埔國小三年級的范于霏,是呂順興餅舖老闆呂學詩的外孫女,范于霏自幼就喜歡講客語,就讀國小一年級開始,即對學校的母語課程相當感興趣,雖然一個星期只有一堂客語課,但她的學習興致高昂,「我在學校大部分都講客語。」
剛升上國小三年級的第一個星期,新埔街頭的夏日午後顯得有些酷熱,剛放學范于霏在餅舖後方的小桌子上埋頭寫作業。不算大的餅舖裡,外公、舅舅及許多長輩正為即將到來的中秋節趕工製作客家月餅;不習慣受訪的范于霏看著《客新聞》的攝影鏡頭,突然害羞地不敢開口。
「阿伯跟妳聊天,妳回答就好。」媽媽呂亭慧跟女兒說著,但范于霏顯得有些怕生,范于霏會引起我們的好奇,不僅是她今年參加講客廣播電臺所舉辦的客聲獎,以「大朋友小朋友共下來」廣播節目拿下「生活風格節目獎」第三名,且上個月新埔義民祭之後,網路上流傳一段在義民宴客期間,有一對小朋友在台上演唱客語歌曲,許多客家長輩對於她小小年紀卻能講得一口流利的客語,感到非常欣慰,認為她就是客語傳承的小小榜樣。
范于霏在學校喜歡講客語,而學校也有那樣的環境,對孩子講客語都抱持鼓勵的態度,雖然每個星期只有一堂客語課,但對她的幫助很大。「主要是客語客字的認識,有許多客字與華語有很大差異,有時家中長輩會說但卻不知如何書寫,學校的客字教學讓孩子可以更加了解客語。」范于霏的母親呂亭慧說。
范于霏說,他在學校除了非客語的課堂之外,下課時間都講客語,而回到家包括外公、外婆、媽媽、舅舅也都跟她以客語交談。呂亭慧說,她幾個孩子之中,就是范于霏對客語的學習最堅持,「可能她參加一些比賽受到鼓勵吧,因此越講越好。」
許多人好奇年紀這麼小,為何會這麼堅持用客語?記者採訪時發現,這與她的家族對於客家文化的堅持應有很大的關聯,因為家族呂順興餅舖不單純只是一家餅店,受到她外公那一輩的影響,整個家族對客家傳統的任何事情,都竭盡全參與。例如今年義民祭期間,家族也參與祭祀神豬的活動,雖然他們的神豬不像其他戶的那麼重,但維繫傳統的心意卻沒改變,「這是新埔客庄最重要的事,長輩說若一生能集滿三次(歷經三次的聯庄輪值),就沒有遺憾了。」呂亭慧說著。
而當晚宴客現場,范于霏與弟弟一起演唱客家歌曲,媽媽則在後方伴奏,他們演出的狀況也被人拍下放上網路,小姊弟可愛的模樣立刻被傳開來。
此外,呂順興店舖內掛著一面很大的「亻厓講客」講客旗,這面旗幟是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的,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聽聞後說:「我們沒有對外送這面旗,這面旗要買才有,他們真的很有心喔。」
實際上,范于霏的母親呂亭慧十多年前還在中原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研讀時,碩士論文研究的就是客庄新埔鎮的客語移轉現象。新埔鎮有85%的客家人,但在過去打壓本土語言政策時期,全庄的人被迫以華語溝通,語言也歷經滅絕的過程。還我母語運動後雖然不再打壓客語,但客語已從公共、經濟上可使用的語言退縮為「家庭語言」,要從家庭語言再走出去面臨極大的困難,這也引起呂亭慧研究的動機。
她當時就曾探討客家人在生活及工作領域對客語的態度,她實地訪查一些受試者意見,發現即使大多數受試者對客語持正面態度,調查結果卻顯示大多數的受試者很少說客語。有趣的是,較高比例客語人口的地區,卻不一定等於對客語有較多的保存。
對於其他人如何傳承客語、文化,他們家族無法著力,但對自家如何復振,他們全家卻相當堅持。呂亭慧除了教導自己孩子使用客語外,也會去幫忙教學,「我本身教英語,但有些單位邀請我去教客語,我也會去幫忙。」
不過呂亭慧也點出一個問題,她說客語教學的鐘點費不是很高,「這樣很難吸引年輕人去教學。」她認為缺乏年輕人投入,教學的方式、活潑度、以及時代用語等與其他語種的教學就會有落差,因此可能也比較難吸引學童的興趣,所幸她的孩子對學習客語有強烈的動力,「且現在一直到高中都會有客語課,未來客語普及度應該會較高。」
范于霏受訪時雖然話不多,不過無論記者用以客語或華語問她任何問題,她回答時一律都講客語,我們從一些小細節,看到小小年紀的她對客語的堅持。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