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忠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監察人、律師
在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迄今年底已34年,這麼多年過去,客家語言文化傳承等很多方面,在民間、政府、學校、媒體等全力搶救之下,已達一定程度之成效,然而客語仍一直在繼續流失中,到底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為客語復振注入一股活水,而且對後代子孫來說是有吸引力的誘因呢?
在我執業20餘年的觀察,人到了差不多可以立遺囑的時候,資產已經累積到相當的金額,透過遺囑可以依照他的心意分給他的子女、遺贈給他想照顧或想感謝的人,也可發揮大愛遺贈給公益團體、偏鄉單位,讓大愛成為善的循環。除此之外,他也可以將財產的一定比例來鼓勵後代子孫傳承客語文化,例如:通過客語初級認證5萬元;通過客語中、高級認證15萬元;客語支援老師教學5年以上30萬元,全國客語文學獎獲獎30萬元,入圍客家金曲、金鐘20萬元;客家金曲、金鐘獲獎50萬元;拿到客家青年貢獻獎100萬元,依此類推,依照心中的想望及各家族的特長或情境去做調整、安排,如果財力許可,當然可以調高每一項之金額。這樣寫了就有效力,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來執行。
我相信這樣會讓後代子孫「目金金」來看、來想、來做,會更加努力打拼來傳承客語文化,如此實質地獎勵後代子孫傳承客家,相信會對客語復振帶來一股活水,而且有吸引力的誘因。
如果每一個或大部分的客家人都可以將他的財產之一定比例透過遺囑來鼓勵後代傳承客家,那就不是一股活水而已,而是浩瀚大江了。每一代都如此行,這樣客家語言文化,應該不會滅絕,反而能傳千代了!
客家人在全球約有8000萬到1億左右,在每一個國家都面臨客語傳承的嚴峻挑戰,台灣已經是集國家之力量在復振客家,若民間能注入此源源活水,相信台灣客家必能成為全球客家之領頭羊。願客家興起,代代發旺!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