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全球海洋專家參與的《2025聯合國海洋大會(2025 UN Conference)》,周一至周五(9日至13日)在法國尼斯舉行,會議聚焦全球海洋健康正受到相互關聯的環境挑戰的威脅、「三重行星危機(triple planetary crisis)」:氣候變遷、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最新研究發現,「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已跨越地球健康的關鍵臨界點,科學家警告,這顯示全球海洋的健康狀況比預期更糟。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已跨越地球健康的關鍵臨界點,科學家警告,這一意外發現顯示全球海洋的健康狀況比預期更糟,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時間正迅速流逝。

海洋酸化被稱視氣候變遷的「邪惡雙胞胎(evil twins)」,由海洋快速吸收二氧化碳導致。二氧化碳與水分子反應,使得海水酸鹼值(pH值)下降,破壞珊瑚礁及其他海洋棲地,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溶解海洋生物的殼體。

過去,海洋酸化尚未被認為已跨越「行星界限(planetary boundary)」,行星界限是指氣候、水資源及野生動物多樣性等全球關鍵系統的自然極限,若超過這些界限,地球維持健康的能力將面臨衰敗風險。科學家去年(2024年)指出,9大行星界限中,已有6項被突破。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PML)、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及奧勒岡州立大學海洋資源研究合作機構(CIMERS)的最新研究發現,海洋酸化的「界限」早在約5年前便已被跨越。此研究結合冰芯中的新舊物理與化學數據、先進電腦模型及海洋生物研究,全面評估過去150年的海洋狀況。

PML教授威迪康姆(Steve Widdicombe),同時也是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路(Global Ocean Acidification Observing Network)的共同主席表示:「海洋酸化不僅是環境危機,更是海洋生態系統和沿海經濟的定時炸彈。」

研究發現,截至2020年,全球平均海洋狀況已非常接近酸化的行星界限,部分地區甚至超過酸化的行星界限,海水中碳酸鈣(CaCO4,Calcium carbonate)濃度,較工業化前水平,下降超過20%。

科學家指出,海洋越深,情況越糟。在水深200公尺處,全球60%的水域已突破酸化的「安全」界限。PML教授芬德雷(Helen Findlay)表示:「大多數海洋生物並非僅生活在表層水域,深層水域居住著更多種類的動植物。由於深層水域變化劇烈,海洋酸化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芬德雷說,這對熱帶及深海珊瑚礁等重要水下生態系統影響深遠,這些生態系統提供許多物種幼體關鍵棲地與育幼場所。隨著pH值下降,珊瑚、牡蠣、貽貝及被稱為「海蝴蝶」的微小軟體動物等鈣化物種,已難以維持體表的保護結構,導致殼體脆弱、生長緩慢、繁殖力下降及存活率降低。

研究強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應對海洋酸化的唯一途徑,保育措施應聚焦於最脆弱的地區與物種。

國際抗海洋酸化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to Combat Ocean Acidification)主任特納(Jessie Turner)表示:「這份報告清楚顯示: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現在的作為或不作為,正在決定我們的未來。我們正面臨生存威脅,同時必須接受許多關鍵物種的適宜棲地已消失的艱難現實,各國政府不能再將海洋酸化排除在主流政策議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