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歐盟的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5月成為全球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5月,僅次於2024年5月。不論是在陸地或海洋上的溫度,皆創下歷史高位,也使北半球3至5月的春季溫度同樣登上第二高紀錄。
報告指出,2025年5月的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850至1900年的工業化前時期,高出攝氏1.4度,稍微低於先前長達22個月之中有21個月的攝氏1.5度門檻。但C3S主任卡洛·布諾坦普(Carlo Buontempo)提醒,雖然5月溫度短暫降至1.4度,但這種中斷不太可能持續;由於氣候系統持續變暖,「攝氏1.5度門檻將於不久後再次被突破」。
在海洋方面,5月的全球海洋表面溫度(SST)平均達到20.79℃,同樣為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其中北大西洋東北部出現海洋熱浪,地中海海洋表面溫度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部分區域比以往同期高出約2℃。海洋對於吸收大約90%地球多餘熱量與25%–30%的二氧化碳至關重要,但目前已出現海洋緩衝能力下降的警訊 。
此外,科學家透過「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指出,人為氣候變遷使得冰島與格陵蘭在5月經歷的熱浪比原本預期高出約3℃,並加速格陵蘭冰層融化 。
歐洲方面,5月乾旱狀況尤為嚴重,特別是在英國、丹麥及荷蘭等地。已有資料顯示,超過一半的歐洲及地中海盆地在5月中旬時正處在乾旱或警告狀態,土壤濕度創下1979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河流水位也持續偏低,農業、能源甚至交通都深受影響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更指出,北部、東部及中部歐洲包括德法地區出現歷史最低的降水與土壤濕度。
報告並警告,氣候異常將帶來更多恐怖的極端天氣,如颶風、風暴、洪災等。海洋升溫使得風暴威力大增,而乾旱則危及農作與水資源安全。
總結而言,5月的高溫與乾旱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在持續積累的氣候暖化趨勢中顯著升溫的一環。科學界一致呼籲,除非全球迅速降低碳排放,否則類似異常將成為新常態,1.5℃的目標極可能在短期內被再度突破。
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表示,2025年5月創全球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5月,無論是陸地或海洋皆如此,全球升溫持續成為新常態。
❄️ The May 2025 #C3S Climate Bulletin reports Arctic sea ice extent only 2% below average, the 9th lowest monthly extent for May recorded in 47 years. Antarctic sea ice extent was 9% below average, the 5th lowest on record for the month. Dive into the details 🔗 climate.copernicus.eu/sea-ice-cove…
— Copernicus ECMWF (@copernicusecmwf.bsky.social) 2025年6月11日 下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