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文化部今天公布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客家建築匠師傅明光、農民文學家吳晟(吳勝雄)與歌仔戲名家楊麗花(林麗花)獲得殊榮。行政院文化獎將於7月10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頒獎典禮,屆時將由行政院長卓榮泰頒授文化獎章、證書及獎金100萬元。
文化部長李遠親自致電向得獎人道賀。他表示,3位得獎人在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及文學領域具有特殊貢獻,且長期深耕及發揚台灣文化,實踐社會與土地關懷,獲得本屆行政院文化獎實至名歸。
傅明光:客家傳統建築活的教科書
文化部指出,傅明光,1940年生,自幼立志當泥水匠,執業超過一甲子,擅長客家傳統建築修復技術,遵循古法純手工修繕,為全才匠師。他積極推動台灣傳統修復技術保存工作,是台灣土水修造技術(瓦作)的重要推手,2016年經文化部認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2022年獲客家委員會頒一等獎章。
傅明光是新竹竹東人,師承林阿坤司阜,屬彭阿海派,擅長各式傳統建築土水工程,也擅長屋棟彩繪、泥塑及剪黏,可獨立進行傳統建築施作,是少見的全才匠師。他擅長客家傳統建築,傳統瓦作技術精湛,施作時,堅持遵照傳統工法施作,驚人的耐力與細膩的施工技法,屋頂不作防水毯,以縝密工法達到不漏水的效果,被譽為「客家傳統建築活的教科書」。
從16歲開始做「土水」的傅明光,以他傑出的土水修造技術(瓦作),獲選人間國寶「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也是傳統屋頂瓦作首次被文化部認可為重要技術。
現在85歲的傅明光,從小跟著父親在農田中耕作,也曾到磚窯廠打工賺錢,16歲拜客家傳統師傅林阿坤學習土水,20歲正式出師,是少數精通客家傳統建築老師傅,作品保存客家建築傳統風格,也熟悉日式土水、厝頂、作脊等,曾參與三合院,四合院、宮廟、家祠等修復,技藝精良,作工細緻。新竹縣的古蹟修復,總少不了傅明光的身影,他說古蹟修復沒有難易的差別,他願意授徒傳承這項工藝,可是真正想學的人不多。
「別人做防水,我不做防水,而是考量房子的呼吸,整體的排水和通風。」傅明光2016年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時說,他與其他匠師最大差異在於,他強調「瓦作」技術,和現代綠建築觀念完全吻合。雖然他不擅長雕樑畫棟,但也習得彩繪技術,年事漸高,只要體力可以,他願意繼續做下去。
《客新聞》今天採訪傅明光關於得獎心情,他說能夠得到這個獎,是許多人的幫忙而成就,對於這項技藝的傳承,只要有人願意學 他絕對不藏私、傾囊相授。他說,開過兩次專班,如今有2、30位左右學徒,他覺得授課很成功、學徒也很認真。他對於得到行政院文化獎,深感榮幸,也非常感謝許多人的幫忙。
傅明光曾參與新竹縣金廣福公館、姜氏家廟、大山背樂善堂等多處古蹟修復工程。

此外,楊麗花則是台灣歌仔戲巨星,型塑台灣大眾對於歌仔戲的集體記憶,他的作品橫跨野台戲、廣播、電視及電影等不同領域,影響力遍及華人圈。楊麗花在民國80至90年代,在電視歌仔戲扮演小生,迄今仍讓觀眾記憶深刻,更曾多次獲頒金鐘獎。1991年《呂布與貂蟬》在國家戲劇院演出,首度將歌仔戲引入國家級殿堂,開啟歌仔戲表演的新里程碑;2022年,他獲得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肯定,2023年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及「傳統藝術藝師」。

吳晟,1944年生,自1970年代起專注於農民文學與鄉土詩創作,1980年曾受邀至美國參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作品被譯成多國語言。2007年獲得吳三連文學獎、2015年獲頒台灣文學金典獎。他不僅是台灣重要的詩人與散文家,更長期推動環境永續與人權保障,關心台灣鄉土與未來。
